首页> 中文学位 >绿洲区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群特征和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6h】

绿洲区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群特征和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论文说明:论文中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1.2植株生长情况

1.3种群结构

1.4最适刈割期的确定

1.5产草量和品质的问题

1.6最适混播种子比例

1.7对后作植物生长的影响

1.8土壤的变化

1.9国内外对影响草地长期利用即影响草地群落时间稳定性的因子的研究

1.10层次分析法在草地资源中的应用

第二章研究内容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2.2试验材料名称及来源

2.3试验设计

2.4内容及方法

2.4.1物候期

2.4.2植株高度

2.4.3生长速率

2.4.4茎叶比

2.4.5地上生物量

2.4.6地下生物量

2.4.7刈割期的确定

2.4.8粗蛋白含量(CP)、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测定

2.4.9土壤肥力

第三章试验结果及分析

3.1物候期调查情况

3.2生长速率

3.3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草地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3.1不同处理间草地牧草产量比较

3.3.2对混播草地牧草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3.3.3刈割期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3.3.4混播比例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3.3.5混播比例和刈割期的互作效应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3.4刈割期和混播比例对混播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

3.4.1对混播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3.4.2对混播草地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动态的影响

3.4.3对混播草地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动态的影响

3.4.4刈割期与混播比例互作效应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3.5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牧草茎叶比的影响

3.6土壤主要养分动态变化

3.6.1相关系数分析

3.6.2通径分析

3.7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力和种间竞争率

3.8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优化组合的综合评价

3.8.1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3.8.2选择评价的指标

3.8.3评价模型的建立

3.8.4针对总目标进行评价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针对新疆绿洲区的特征,选择适宜在新疆绿洲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品种进行混播,以期确定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混播比例和最佳刈割期。通过观测,获取各个混播群落内各品种的生长发育、营养成分、生物量等系列参数;采用层次(AHP)分析法,探讨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组合的混播比例、生物量积累、种间竞争特点、草群结构状况和最佳刈割期等。

著录项

  • 作者

    张仁平;

  •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 授予单位 石河子大学;
  • 学科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于磊;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42.01;Q145.1;
  • 关键词

    牧草种植; 草地混播; 种群生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