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水平及肝COX-2表达的研究
【6h】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水平及肝COX-2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实验动物及分组

1.2主要试剂及药品

1.3主要仪器设备

2方法

2.1腹部肠管火器伤模型的建立

2.2标本采集

2.3观察指标

3数据处理

结果

1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

2血清转氨酶的变化

3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

4血浆TNF-α、IL-6水平变化

5肝组织COX-2表达变化

6相关性分析

讨论

1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

2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3肝组织COX-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环氧化酶-2与肝损伤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猪腹部肠管火器伤模型,观察伤后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伤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COX-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浆内毒素与F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COX-2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旨在为腹部火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7组:对照组和腹部肠管火器伤后1h、2h、4h、8h、12h和24h实验组。实验组在常温常湿环境下(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麻醉后军用54式手枪枪击致伤(射击点为脐水平后方2cm处右侧腹壁皱襞下缘无毛区),建立腹部肠管火器伤模型。对照组除不致伤外,其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各实验组于伤后相应时间点取材,对照组回实验室立即取材。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同时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TNF-α、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组织COX-2的表达。 结果: (1)光镜下伤后1h、2h、4h实验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h、12h、24h实验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 (2)实验组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第2个高峰值均>第1个高峰值。 (3)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 (4)实验组各组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于伤后12h出现高峰。 (5)实验组各组肝组织COX-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第2个高峰值均>第1个高峰值。 (6)相关分析表明,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浆TNF-α、IL-6水平、肝组织COX-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0.927、0.718;伤后血浆TNF-α、IL-6水平与肝组织COX-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778。 结论: (1)腹部肠管火器伤导致肝脏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性变化,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2)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出现内毒素血症。 (3)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内毒素血症可刺激机体TNF-α、IL-6的产生及肝组织COX-2的表达,并通过这些炎症因子介导肝脏损伤。复杂的内毒素-细胞因子网络在促进腹部肠管火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