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六个牛品种CCK,PP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6h】

中国六个牛品种CCK,PP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候选基因遗传变异的检测

第四章 CCK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第五章 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与南阳牛 (NY),秦川牛 (QC)以及郏县红牛 (JX) 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实验分别以郏县红牛、南阳牛、秦川牛、鲁西牛、草原红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6个群体共1390份血样为实验材料,并提取基因组DNA作为后续试验中PCR的模板。
   主要运用DNA池测序,PCR-SSCP技术以及PCR-RFLP,Forced PCR-RFLP相结合的方法,对牛CCK基因和PP基因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检测,对二基因的群体遗传结构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分析了CCK和PP基因不同基因位点在郏县红牛、南阳牛和秦川牛3个群体的多态性与其生长性状的关联性。从而检验二基因的多态位点对所研究的牛群体生长发育的遗传效应。希望能检测出对经济性状具有显著效应的遗传标记,为我国地方牛的高效选育和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六个牛品种CCK基因SNPs的筛选与多态性分析
   本实验主要是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CCK基因的突变情况,筛选工作在中国六个牛品种中进行,共筛选出5个突变。检出5处SNP分别在5’端,第一外显子,内含子,3’端。在检测到5个SNPs(NW_001494083:617G>A、1224T>C、1275G>C、5200T>C和5341C>T)中只有1224T>C、1275G>C位于编码区,并且1275G>C是一个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该基因序列上一个内切酶PVUⅡ切割位点的消失。5200T>C位于CCK基因的内含子区,且该处变异导致了一个新的XspⅠ酶切位点的产生。5341位C>T的突变导致了EcoRⅡ酶切位点的消失。Forced PCR-RFLP的方法分别对617位G>A和1224位T>C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的SNP不同基因型位点仅有部分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的状态,绝大部分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第一外显子上的两个连锁突变的多态信息含量在南阳牛和鲁西牛处于中度多态(0.250.05);秦川牛(QC)与草原红牛(CY)和荷斯坦奶牛(CH)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草原红牛(CY)与中国荷斯坦奶牛(CH)品种之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P>0.05);郏县红牛(JX)与中国荷斯坦奶牛(CH)品种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余的品种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5’端突变的Forced 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郏县红牛和南阳牛均与秦川牛,草原红牛,中国荷斯坦奶牛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鲁西牛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草原红牛与鲁西牛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0.010.05)。内含子的分析结果为郏县红牛和南阳牛均与其他四个牛品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且郏县红牛与南阳牛,鲁西牛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0.01   2.CCK基因的多态性与三个主要牛品种的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CCK基因中二连锁突变形成的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南阳牛群体中,12月龄时,A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在体重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然而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在胸围方面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18月龄时,AB和BB基因型个体在体重,体长,平均日增重和胸围性状上与AA基因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BB基因型个体与AB基因型个体在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24月龄时,AB和BB基因型在体重,胸围和体长上与AA基因型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没有显著的关联(P>0.05)。其余三个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南阳牛的生产性状均不相关。
   5’端突变位点形成的不同基因型与郏县红牛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GA型个体的体高与GG型和AA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GA型个体与AA型个体在坐骨端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GA型与GG和AA型个体在十字部高均有显著差异;AA型与GG型也有显著差异(P<0.05);GA与GG在荐高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因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突变与郏县红牛的生产性状均不相关。
   在秦川牛群体中该位点的分析结果显示:二连锁突变形成的AB基因型与AA,BB基因型在腰角宽存在显著差异,BB基因型与AB,AA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的尻长和体重与AB和BB型有显著差异(P<0.05)。 3’端突变会引起TT和TC在体高十字部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因型和突变均与秦川牛的生产性状不相关。
   3.PP基因在六个牛品种中SNPs的筛选与多态性分析
   用混合DNA池测序法和SSCP法,在所选的六个中国地方牛品种的测序中均未筛选出SNP。

著录项

  • 作者

    刘俊霞;

  •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

  • 授予单位 石河子大学;
  • 学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飞;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牛;
  • 关键词

    牛; SNPs; 候选基因; 生产性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