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达斡尔族哈拉、莫昆制度的变迁研究
【6h】

新疆达斡尔族哈拉、莫昆制度的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达斡尔族族称及人口分布

一、民族的名称以及分布

二、新疆达斡尔族的发展

三、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达斡尔族哈拉、莫昆组织的本初形式和职能

一、哈拉、莫昆制度的本初形式

二、“哈拉”组织及其职能

三、“莫昆”组织及其职能

第三章 八旗制度下哈拉、莫昆制度的演变

一、 清代八旗制度

二、八旗制度与哈拉、莫昆制度的融合

三、八旗制度下,新疆达斡尔族哈拉、莫昆的职能变迁

四、满清政权与哈拉、莫昆组织的关系

第四章 民国时期新疆达斡尔族的哈拉、莫昆

一、八旗制度的瓦解和乡约制度的全面设立

二、乡约的选任及职能

三、乡约制度下莫昆组织的职能变迁

第五章 1949年至今的哈拉、莫昆组织

一、“伊塔事件”中的达斡尔族

二、“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时期的新疆达斡尔族

三、改革开放后达斡尔族的哈拉、莫昆制度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本文讨论国家在边疆乡村的政权建设问题。在中国,央地关系是一对亘古不变的矛盾体。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和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如何与地方权威进行权利、利益分配,成为中国历代治理者首当其冲的挑战。同时,如何界定地方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不仅长期关乎国家利益和治理者在全国范围内的合法性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性)国家机制形成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边疆乡村或是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在国家的规范性制度供给不足、社会和个人对国家建制认同不够的边疆地区,如何建立一套使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社会建制。本文以对新疆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民族乡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解析新疆达斡尔族的哈拉、莫昆社会组织,阐释在我国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整合的有效方式,以及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出现所需要的要素。进而从达斡尔族的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探析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建设中的规范性内涵和外延,找到其怎么发生、因何发生、如何取得成功或是遭受挫折,及政权建设中所带来的地区政治性后果。讨论国家的权力在少数民族地区,从分散到集中演进的过程,在边疆少数人民(或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如何从传统的地方性组织上移至国家组织的“科层式”政体。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角色转变,即庇护关系从原先的家族式庇护位移至以国家为中心的整合系统。从讨论在新的权威之下,边疆少数民族社会中出现的诸多社会结构性冲突,是否可以使用传统的“家庭主义”原则进行现代社会的结构性整合,“家庭主义”原则所发挥的整合作用是否可以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得以有效的扩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