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常型银屑病基因表达谱研究
【6h】

寻常型银屑病基因表达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文献综述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皮肤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银屑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探讨银屑病相关基因群的表达与功能,进一步证实银屑病发病过程基因组水平的变化,寻找银屑病发病易感基因群,为银屑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本研究选择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4例,正常对照1例,分别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单核细胞,进行总RNA的提取和质量判定,获得高质量的总RNA。将总RNA纯化,逆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纯化双链cDNA,再经生物素标记体外转录合成cRNA。将获得的5例样本靶基因分别与5张Affemetrix HU-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代表38,500个明晰的人类基因)进行杂交。芯片经严格洗涤、染色后用Affymetrix Gene array Scanner 3000 7G激光共聚焦扫描仪进行图像扫描,配合GCOS数据处理软件读取、处理数据,筛选出2倍及以上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显示: ①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与正常人相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505、489、1657、1788,这些基因中大多数为上调基因,少数为下调基因。4例患者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共50个,其中17个表达上调(占34.0%),33个表达下调(占66.0%)。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包括运输、细胞代谢与信号转导、发育、原癌、蛋白翻译合成、细胞周期、细胞骨架组成和运动、免疫、DNA结合转录、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受体等多种生命活动。 ②部分基因国内外未见报道。这些基因包括: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如CDC42效应蛋白3(CDC42EP3)、嘌呤能受体P2Y13(P2RY1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7b(STK17B)、突触结合相似蛋白3(SYTL3)、磷酸二酯酶4B(PDE4B)、G蛋白信号通路1调节物(RGSl)等;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类基因如cAMP反应元件调节物(CREM)、NF-kB抑制因子ζ(NFKBIZ)、酿酒酵母TSEN54同系物(SEN54L)、MAFF基因等;蛋白翻译和合成相关基因如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基因(PTGS);细胞凋亡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如寒冷性自身炎性综合征1基因(CIAS1)和直接早期反应蛋白3(IER3);细胞受体相关基因如细胞核受体第4亚家族A群2号(NR4A2)、γ-氨基于酸受体相关蛋白1样蛋白(GABARAPL1)、LR8蛋白(LR8)等;代谢相关基因如双重特异性磷酸酶2(DUSP2)、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等;发育相关基因如双向调节因子(AREG)、Epiregulin基因(EREG)等;细胞周期蛋白相关基因如淋巴细胞G0/G1期假定开关基因(GOS2)等。 ③免疫相关基因IL-8、IL-1β、TNF的表达较正常人下调,与以往文献报道的单个基因研究结果相反。 综上所述,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不是由一个基因突变所致,而是由多个基因所组成的基因群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作用比较轻微,彼此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而多个基因及多个基因群之间又存在交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致病过程。部分银屑病相关基因被初次发现,还有部分基因与以往文献报道的单个基因研究结果相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