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髓源性髓样前体细胞参与肝癌转移复发的实验研究
【6h】

骨髓源性髓样前体细胞参与肝癌转移复发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裸鼠骨髓源性髓样前体细胞的分离、鉴定、标记

1.1对象和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1.4小结

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2.1对象和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2.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骨髓源性干细胞参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骨髓源性髓样前体细胞(MPCs)在血管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研究肝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经8.0Gy剂量辐照的BALB/c nu/nu裸小鼠,接受同型小鼠骨髓细胞分选后的移植,经4周骨髓重建后行肝脏原位种瘤,观测分选移植骨髓动员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肝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布,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采用CD45抗体交联免疫磁珠分选法,并加以优化,分选出骨髓源性髓样前体细胞,呈典型的MPCs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证实CD45表达阳性。具有干细胞标记物CD133阳性的髓样前体细胞MPCs在种瘤后第3-5周达到高峰。TAMs定量与肿瘤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5);与Edmonson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TAMs计数与肿瘤大小、HBsAg和AFP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亦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TAMs分布与MVD及VEGF呈正相关(r=0.56,P<0.05;r=0.58,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1)。 结论: 1.在X射线的放射率0.8Gy/min时,8Gy是雄性BALB/c nu/nu裸小鼠骨髓毁损的理想照射剂量。骨髓毁损的雄性BALB/c nu/nu裸小鼠骨髓移植后4周骨髓功能重建完全。 2.骨髓重建完全肝脏原位种瘤3-5周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高峰,MPCs特异性趋化进入肝癌组织并参与血管生成。 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所有HCC组织中均呈现不同程度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侵犯血管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提示TAMs是介导HCC侵犯血管的因素之一。 4.HCC中TAMs表达与HCC病理分化程度明显相关,低分化或Edmondson分级Ⅲ-Ⅳ级TAMs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或Edmondson分级Ⅰ-Ⅱ级。 5.正常组织、癌间质、癌周组织中TAMs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癌间质表达最高。HCC中TAMs表达与肝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TAMs可能参与到肝癌血管生成的过程中,为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并有可能为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提供新的靶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