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研究
【6h】

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揭示影响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因素,分析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性变化。
  2.构建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况产生的心理机制。
  3.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况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构建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
  4.以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对照试验,验证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1.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相关学科对失眠、住院失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确定影响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
  2.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152例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学及相关睡眠量表的测量、问卷访谈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生物学、心理社会学因素对老年CHD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3.以应激理论及心理护理的层次论理论为基础,根据建立的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影响因素模型,构建适合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
  4.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将64例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以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为自变量,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因变量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运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及简单效应分析的统计方法验证住院失眠患者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1.影响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疾病严重程度,入院数次、失眠类型、住院应激、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焦虑抑郁情绪。
  2.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PSQI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01);老年CHD住院患者社会支持不足,主观社会支持相对较高,支持利用度较低;患者HSRS总分为279.15±137.58,严重疾病威胁为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最主要的应激源(72.19±45.38);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面对当前的应激事件;49.3%的老年CHD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达到50%以上;重复入院的老年CHD失眠患者睡眠及相关的心理社会问题更为突出。
  3.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通过直接及间接路径影响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焦虑抑郁情绪是介导各种因素对睡眠影响路径中的重要中介变量。
  4.分组因素的主效应在SOL、PSQI、家庭社会因素应激源、HSRS总分、三项应对因子、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SRS总分及情绪障碍等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除客观支持指标外,时间因素在各项观测指标上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交互作用经简单效应分析,除客观支持指标外,干预组干预后各项睡眠指标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5.焦虑及抑郁情绪可影响睡眠状况,主要影响到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的使用量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干预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可解释干预后睡眠状况变异的71.6%。
  6.干预期间两组被试催眠药物的平均使用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6,P<0.001)。
  结论:
  1.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住院应激水平较高,感受的社会支持不足,常以消极的方式来面对当前的应激事件,结果造成不良的负性情绪,这些因素最终共同促进住院患者失眠的发生。
  2.住院数次、应激、应对及社会支持通过直接及间接路径影响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从总体作用分析,住院应激对患者睡眠状况影响最大,作用路径最多。从间接作用分析,社会支持经情绪介导后对患者睡眠状况影响最大。
  3.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对提高老年CHD住院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减轻患者住院应激水平,改变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增强患者社会支持系统,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者对催眠药物的倾向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情绪状态对失眠的发生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