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dc7、MCM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研究
【6h】

Cdc7、MCM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西方国家,约占30%-40%[1]。在我国DLBCL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达50%。DLBCL系侵袭性淋巴瘤,有临床治愈的可能,但仅40-45%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愈[2]。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PI)是判断恶性淋巴瘤预后的公认指标[3],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具有相同IPI预后评分的DLBCL患者其生存期却不尽相同。DLBCL根据基因表达不同,又分为两个亚型,生发中心型(Germinal Centre B-cell-like,GCB)和活化B细胞型(ActivatedB-cell-like,ABC),不同亚型DLBCL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方法截然不同。为了避免过度医疗,并评估DLBCL患者经一线治疗后是否容易早期复发及对化疗药的反应如何,需要针对DLBCL患者的更加准确及特异性的预后指标。以期大幅度提高DLBCL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
  方法:
  选择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DLBCL患者60例,并且骨髓、外周血标本及蜡块保存完整。全部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分型证实。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ECOG评分、Ann Arbor分期、IPI评分、骨髓是否累及、B症状有无、结外受累数目、血乳酸脱氢酶(LDH)数值、治疗模式、组织细胞来源等临床资料,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随访以电话及书信为主,截至2010年6月。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蜡块中Cdc7、MCM2蛋白的表达,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Cdc7、MCM2的表达,分析目的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绘制生存曲线,各组生存率比较用Log 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Cdc7和MCM2表达水平与IPI评分、Ann-Arbor。分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输入所有数据后,通过SPSS16.0软件包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在免疫组化实验中,Cdc7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41%、73%(p=0.037);MCM2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25%、75%(p=0.042);Cdc7和MCM2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和IP1具有相关性(P<0.05),Ⅲ/Ⅳ期DLBCL患者Cdc7和MCM2的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IP1评分越高,Cdc7和MCM2的表达也越高。
  2、外周血Cdc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65%(p=0.001),骨髓Cdc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7%和75%(p=0.032),外周血MCM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44%和68%(p=0.025),骨髓MCM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9%和63%(p=0.007),外周血及骨髓Cdc7、MCM2基因高表达是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结论:
  除IPI评分、治疗模式、组织细胞来源是DLBCL的预后因素外,尚证实,Cdc7和MCM2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高表达为预后不良因素。通过检测外周血或骨髓中Cdc7、MCM2的表达可以指导DLBCL患者的预后及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