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小鼠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的研究
【6h】

构建小鼠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建立小鼠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的方法,通过观察慢性炎症对肿瘤体积、重量、微血管密度的影响,阐明慢性炎症对进展期移植肿瘤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炎症因子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打下实验学基础。
  内容:
  1.慢性炎症模型的建立: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入空气制作气囊,向气囊里注入致炎物质脂多糖、卡介苗,观察慢性炎症模型造模效果以及炎症由急性进入慢性的时间段。
  2.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75%酒精棉球消毒小鼠后,在鼠蹊部皮下注入黑色素瘤细胞悬浮液。
  3.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的建立: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入空气制作气囊或包埋玻璃珠后,每周向气囊里或玻璃珠周围注入致炎物质。初次注入致炎物质3天后,在鼠蹊部皮下注入黑色素瘤细胞悬浮液建立四种小鼠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比较优劣,选择合适的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
  4.慢性炎症对黑色素瘤体积、重量和远处转移的影响:建立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肿瘤体积、重量的变化和肺、肝、脾的转移发生率。
  5.慢性炎症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通过HE染色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微血管密度,明确内皮依赖性血管在炎症环境中的变化。
  方法:
  1.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入空气制作气囊,向气囊里注入致炎物质脂多糖、卡介苗,建立两种慢性炎症模型,观察造模效果以及模型达到慢性炎症状态的时间段。
  2.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在小鼠上分别建立气囊卡介苗致炎肿瘤模型(A组),气囊弗氏佐剂致炎肿瘤模型(B组),气囊脂多糖致炎肿瘤模型(C组),埋珠脂多糖致炎肿瘤模型(D组),生理盐水肿瘤模型为对照组(E组)。
  3.计算各组肿瘤不同观测时间点的体积,重量并进行比较。HE染色,高倍光镜下辨认微血管,按Weidner法计数肿瘤组织样本中微血管数;观察肿瘤脏器转移的发生率。
  结果:
  1.在小鼠背部皮下制作气囊,注入脂多糖或卡介苗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皮下气囊慢性炎症模型。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在单一致炎因子存在情况下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态。以脂多糖或卡介苗作为致炎物质的气囊炎症模型达到慢性炎症状态的时间为造模后1周左右。
  2.不同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的效果:在所有小鼠的肺、肝、脾中均未发现黑色素瘤转移灶;A组肿瘤重量在建模后第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肿瘤重量在建模后第15d、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积在第21d有统计学差异。C组肿瘤和D组肿瘤和体积重量在建模后第9d、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不同慢性炎症-黑色素瘤复合模型中MVD的表现:A组肿瘤MVD在建模后第9d、15d、21d、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肿瘤MVD在建模后第9d、15d、21d、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肿瘤MVD在建模后第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肿瘤建模后第15d、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建立了小鼠皮下气囊慢性炎症模型,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在单一致炎因子存在情况下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态。
  2.建立四种对肿瘤生长有影响的动物模型,在致炎物质选取,致炎部位处理,各有不同。气囊弗氏佐剂组中慢性炎症对肿瘤生长产生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认为气囊弗氏佐剂组(B组)优于其它组。
  3.观察模型发现,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肿瘤体积、重量的增长。
  4.通过对肿瘤MVD的观察,发现慢性炎症能促进远位肿瘤血管的生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