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
【6h】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患者的分组

2.2 各种模型的评分标准

2.3.临床资料及化验指标的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技术路径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指标的比较

1.1 两组患者基本流行病学资料的比较

1.2 两组患者生化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1.3 HBV相关性指标的比较

1.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1 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2 抗病毒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3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静态肝病评分的相关性

3.1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KCH标准的相关性

3.2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CTP分级的相关性

3.3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

4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构建

5 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准确率及大小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肝病症候群,预后差,对于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判断标准,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伦敦国王学院医院(KCH)标准值、CTP分级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同时用MELD评分联合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MELD-ICGR15),比较各种预后模型对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方法:
  1、根据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27例,对所有患者随访至确诊后的3个月,然后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同时收集患者确诊时的临床资料及化验指标;
  2、根据各种资料的数据特性,应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者卡方检验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进而判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3、分别分析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KCH标准、CTP分级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将各种预后模型根据评分值分别进行分组并比较不同患者组之间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的差异;
  4、将MELD评分与ICGR15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ELD-ICGR15模型,观察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判断,同时比较各种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大小。
  结果:
  1、年龄、总胆红素、胆固醇、肌酐、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糖、总胆汁酸、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低钠血症、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腹膜炎是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而谷丙氨酸转移酶、谷草氨酸转移酶、甘油三酯、白细胞、血小板、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HBsAg、 HBeAg的状态和HBV-DNA的载量等指标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影响。
  2、通过人工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HBV-ACLF患者的短期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3.18%<65.91%,P<0.05),进一步比较显示:使用人工肝支持治疗应用能够降低早中期患者的死亡率(早期:82.86%>56.25%,中期:57.58%>27.78%),但不能降低晚期患者的死亡率;抗病毒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44.55%)低于未抗病毒治疗组(76.4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拉米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的患者生存率均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57.63%>23.53%,52.94%>23.53%),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的生存率高于恩替卡韦组的生存率(57.63%>52.9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在HBV-ACLF患者中,ICGR15与KCH标准值呈正相关(r=0.285,P<0.01),按KCH标准值分为两组(Ⅰ组为KCH=0,Ⅱ组为KCH=1),Ⅱ组的ICGR15大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1);ICGR15与CTP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418,P<0.01),比较不同CTP分级评分组(Ⅰ组为CTP≦10,Ⅱ组为10<CTP≦12,Ⅲ组为CTP≧13)患者的ICGR15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489,P<0.01),比较不同MELD评分组(Ⅰ组为MELD≦20,Ⅱ组为20<MELD≦30,Ⅲ组为30<MELD≦40,Ⅳ组为MELD>40)患者的ICGR1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组间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患者确诊3个月时的转归作为因变量(生存=0,死亡=1),以MELD评分、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作为自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MELD评分(OR=1.200,95%CI:1.088~1.324,P<0.01),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OR=1.107,95%CI:1.056~1.160,P<0.01),将ICGR15与MELD评分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Forward LR),建立MELD-ICGR15模型,其预后方程如下:Logit(P)=0.183×MELD+0.102×ICGR15-9.499。
  5、各种模型对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的短期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MELD-ICGR15模型(AUC:0.858)、ICGR15(AUC:0.796)、MELD评分(AUC:0.779)、KCH标准(AUC:0.658)、CTP评分(AUC:0.640),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MELD-ICGR15的预测准确性优于任何单一模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1、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受生化、凝血、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在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患者中,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KCH标准值、CTP分级及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性,按各种模型的规律分组之后比较,同一模型不同分组间的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ICGR15和MELD评分能够较准确地评估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且优于CTP分级和KCH标准。而本研究建立的MELD-ICGR15模型对于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优于其它任何单一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