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乳腺癌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6h】

含乳腺癌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与方法

1.1 相关定义及分组

1.2 病例入选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及相关判断标准

1.5 随访

1.6 研究因素赋值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含乳腺癌DPCs患者SPC的构成情况

2.2 含乳腺癌DPCs患者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发生SPC的比较

2.3 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患者SPC发病情况的比较

2.4 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2.5 含乳腺癌DPCs患者不同年龄发生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的比较

2.6 含乳腺癌DPCs患者不同分子分型的比较

2.7 同时型和异时型DPCs患者的预后分析

2.8 96例BCF组患者乳腺癌术后SPC发病的时间间隔

2.9 SBC组和BCF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比较

2.10 SBC组和BCF组患者的预后分析

2.11 BCF组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12 BCF组患者预后的Cox多因素分析

2.13 BCF组患者不同SPC发病部位生存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综述: 双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含乳腺癌双原发癌(Double primary cancers,DPC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影响含乳腺癌DPC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226例含乳腺癌 DPCs患者。对含乳腺癌 DPCs患者第二原发癌(Second primary cancer,SPC)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按发病时间间隔,将含乳腺癌DPCs患者分为同时型DPCs组和异时型DPCs组,对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按发病时间顺序的先后,将异时型DPCs患者分为乳腺癌先发病(Breast cancer first,BCF)组和其他癌先发病(Other cancer first,OCF)组。BCF患者96例为试验组,按照年龄±2岁、手术日期±2年的原则,1:5的比例随机选取480例单发乳腺癌(Single breast cancer,SBC)患者为对照组。对BCF组和SBC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影响BC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26例含乳腺癌DPCs患者中,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SPC,占90例(40%),其次是妇科系统肿瘤(包括卵巢、宫颈、子宫、外阴肿瘤),占58例(26%),其他部位SPC相对少见。乳腺癌患者发生甲状腺SPC和妇科系统SPC的高峰年龄为60-69岁,发生肺、喉和结直肠SPC的高峰年龄为70-7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含乳腺癌DPCs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型DPCs74例(32.7%),异时型DPCs152例(67.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在乳腺癌确诊年龄(P<0.001)、组织学分级(P=0.01)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型DPCs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0.4%,异时型DPCs患者的5年OS为91.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对BCF组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2~3年是SPC发生的高峰时期(24例,25%)。对BCF组和SBC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显示,两组在乳腺癌确诊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状态、细胞增殖因子(Cell proliferation factor,Ki-67)表达水平以及分子分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F组患者的3年和5年的OS分别是95.3%和88.2%,SBC组患者的3年和5年的OS分别是97.8%和93.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BCF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乳腺癌确诊年龄、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状态、PR状态以及分子分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确诊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是BC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BCF患者中,SPC为甲状腺的5年OS为100.0%,SPC为妇科系统(包括卵巢、宫颈、子宫、外阴肿瘤)的5年 OS为93.8%,SPC为胃和食管的5年OS为66.7%,SPC为结直肠的5年OS为100.0%,SPC为肺和喉的5年OS为26.7%,SPC为肝胆系统和胰腺的5年OS为0.0%,SPC为泌尿系统的5年OS为100.0%,SPC为血液系统的5年OS为0.0%,SPC为神经系统的5年OS为0.0%,SPC为骨和软组织的5年OS为100.0%,SPC为其他部位的5年OS为100.0%。
  结论:
  1.含乳腺癌DPCs中,甲状腺是最常见的SPC,其次是妇科系统肿瘤(包括卵巢、宫颈、子宫、外阴肿瘤)。发生甲状腺和妇科系统SPC的高峰年龄为60-69岁,而70-79岁是发生肺癌、喉癌以及结直肠癌SPC的高峰年龄。
  2.异时型DPCs较同时型DPCs在临床上多见,且乳腺癌确诊年龄偏大、组织学II级多见,预后好。HER-2阳性型多见于异时型DPCs患者,但乳腺癌分子分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乳腺癌术后2~3年是SPC发病的高峰时期,BCF患者较SBC患者预后差,乳腺癌确诊年龄≥50岁、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晚为BC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4.SPC恶性程度高的含乳腺癌DPCs患者预后差,SPC恶性程度低的含乳腺癌DPCs患者预后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