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库切
【6h】

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库切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J.M.库切

一、库切其人及本课题的缘起

二、库切创作的后殖民文化语境

三、相关术语梳理

四、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后殖民文学形态

五、方法和研究路径

第一章混杂性身份和边缘书写

第一节流散写作的崛起及其文化身份特征

一、流散写作的界定及其在当代崛起的原因

二、混杂性身份和双重视角

三、文化身份重构和世界主义倾向

第二节抵制中心的帝国流散者及其混杂性文化身份

一、双重的他者和文化认同的危机

二、流散的真实情境和身份的困惑

三、理想的国民身份和中间的历史位置

第三节流散写作的文本特征

一、越界的生存经历

二、文化的杂交品种

三、对话的形式特征

四、语言的焦虑

第四节边缘人的自由:挣脱锁链面向光明的囚徒

一、挑战政治权威

二、对抗审查制度的压制

三、与现实主义主流文学观念的论争

四、建立南非文学的自觉意识

第二章交互作用(相互关系)中的主体性

第一节哲学背景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一、从主观主义的主体性向关系中的主体性的哲学转变

二、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文化理论对西方启蒙主义理性主体权威的颠覆

三、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第二节南非文化语境中人际沟通的困难

第三节殖民者的自我和殖民地的他者:主奴关系的哲学反思

一、殖民自我的复制

二、想象殖民地的他者

三、来自殖民者的凝视

四、与自我建构不可分离的他者存在

第四节女性他者的反抗之声和荒漠中的沟通之路

一、女性的缺席存在和言说自己历史的努力

二、女性主体性的追寻

三、对阿非利垦民族主义神话中的理想女性形象的颠覆

四、艰难的沟通之路

第三章与历史权威的对抗和当下现实中的道德选择

第一节历史之迷

一、历史的虚构性和意识形态书写

二、不可再现的历史

三、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的对抗关系

四、文明与野蛮的暴力循环

第二节帝国历史叙述的解码

一、18世纪的旅行叙述

二、20世纪的媒介帝国

三、危机时代:晚期帝国的历史叙述

第三节历史的责任和转型期的道德重建

一、历史的耻辱和个人的责任

二、补偿、和解和转型期的道德重建

第四章反话语的文学实践

第一节经典的反话语:《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重写

一、帝国探险英雄神话的解构

二、女性叙述者的抗争

三、星期五的沉默

第二节对整个权力系统的反叛:规训、惩罚与迈克尔·K

一、权力系统对个体的释义和捕获

二、阐释对象的自我释义和经历自身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挑战普遍主义原则

一、寻找非洲的言说体系

二、冲击西方传统叙述模式的权威

三、解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真实观

四、颠覆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和对作家特权的放弃

库切主要作品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J.M.库切》旨在将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白人作家J.M.库切放置于后殖民文化语境之中,考察其创作的后殖民文化特征。库切的创作立足于南非的文化语境,同时他的学术素养又深深扎根于欧洲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后现代的文化思潮,文本的游戏形式和严肃的政治对抗姿态的结合使得库切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后殖民文学形态”。本论文试图从作家的混杂性文化身份、对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对历史权威的对抗和反话语的文学实践四个方面去接近研究客体。 第一章从流散的生活经历出发,考察其混杂性文化身份和边缘书写。作为抵制中心的欧洲帝国的流散者,库切不仅处于真实的流散情境,而且深陷一种“精神的流亡”状态,为“从何处来”和“身在何处”这两者之间矛盾所困扰。他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夹在意识形态的生产运作之中的,在自我寻找的过程中,又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对他来说,混杂性文化身份较少具有“表演”的性质,而是一种表述策略的无奈选择,这种选择又直接型塑了他的创作自我。像众多流散作家一样,库切选择了边缘的言说位置,边缘的位置使得库切的创作从多个方面呈现出与欧洲文化权威的对抗。 第二章以西方从主观主义的主体性认识论向主体间性认识论的哲学转变为哲学背景,以库切的语言学研究为出发点,探讨了库切对交互作用中的主体性的关注和颠覆主客二元对立的殖民结构体系的努力。在库切看来,在南非的主奴关系社会形态之下,白人和黑人、有色人种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命令与遵从、支配与被支配、言说与被言说的垂直关系,互为主体的主体间的平等和谐关系不可能实现,正常的种族之间、代际之间和性别之间的沟通受到阻塞。库切的作品揭示出:只要南非的殖民结构体系不发生改变,被物化了的殖民地他者依旧不会获得自己的主体性,殖民主体的伪尊严就不可能破除,南非的白人对南非的爱也注定是一种失败的爱。 第三章研究了库切创作中将历史问题化的倾向及其挑战文化霸权的意义。通过对西方历史形成过程的展示,库切揭示了被视为客观的历史只不过是富含权力内容的一种独特的书写话语而已,与记录者和阐释者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通过对新历史主义者们的历史是一种叙述,离不开语言的中介的观点的借鉴,库切得出历史是不可再现的结论;通过将历史话语和文学话语置于竞争关系之中,库切一方面暴露了被视为真理的历史的神话化身份,另一方面也为他在作品中想象历史,或者说为他寻找到自己言说历史的方式敞开了开阔的空间;在对文明与野蛮的关系的思考中,库切的历史观呈现出了某种历史循环论的色彩。 第四章考察了库切的反话语的文学实践。库切的反话语文学实践同时也是对自我的反叛,所以,库切的小说模式又是一种“抗议强迫的共谋的模式”。库切在文本中进行的反话语实践直接指向殖民话语及其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他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本策略解构来自帝国权威的传统假设,通过对西方叙述模式和文学标准的不断的自我发掘、谴责和质疑,挑战西方的文化权威性,甚至摧毁作为文本生产者的作者的权威,直至展示现代社会体系作为一个权力系统对个人的压迫和剥夺。库切的反话语文学实践虽然缺少本土作家那样的火药味,但是却从话语的深度上削弱了欧洲的霸权话语,对于后殖民社会的文化抵抗来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然而由于南非的白人作家这种令人尴尬的历史位置,库切在解构了殖民话语和欧洲中心主义话语的权威之后,在建构新的文化话语方面,多少显得有些无力和悲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