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自我和谐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研究
【6h】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自我和谐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 理论综述

1.1 工作倦怠综述

1.2 自我和谐综述

1.3 心理症状综述

2 问题的提出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2 被试

3.3 数据统计方法

4 调查结果

4.1 被试的基本情况

4.2 结果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

5.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情况

5.3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高校教师的心理症状情况

5.4 自我和谐与心理症状

5.5 工作倦怠与自我和谐

5.6 工作倦怠与心理症状

6 进一步研究

6.1 心理症状测量工具的选用

6.2 关于自我和谐量表中的“刻板性”因子

7 研究结论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调查量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和需求也是越来越高,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内容既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又需要一定的体力支持,而且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经常面对学生,这些都导致教师将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中。特别是高校教师要身负教学、科研、服务、应对检查评估等多重工作,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对于个体来说,工作倦怠将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越来越体现出来,工作倦怠将影响个体的工作,使工作效率降低,缺勤、导致离职,甚至产生与他人的冲突。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工作倦怠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使个体出现心理症状。
   自我和谐是Rogers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在天津的高校教师中进行调查研究,使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经过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其中耗竭的得分高于其他维度。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2、除了性别因素外,人口统计学因素与自我和谐无显著性相关。
   3、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除了工作年限与人际关系敏感、恐怖之外,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心理症状无显著性相关。
   4、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部分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5、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以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相关。
   6、除了灵活性维度以外,自我和谐与职业倦怠各因素及总分上有显著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