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公制礼及相关问题探研
【6h】

周公制礼及相关问题探研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学术回顾

1 选题缘起与意义

2 研究现状评述

第二节 商周文化异同

1、“追远”与“慎终”

2、父系单世系与不完全双亲世系

3、征服与分封

第二章 “受命”的理由——文王和周公的巫史身份

第一节 文王“受命”

第二节 周公在《尚书》和《逸周书》中的巫史形象

第三节 传位周公为何不可——周文化的独立与自我确认

第三章 克商之后的道路选择

第一节 武王的政策选择

第二节 周公东征——姬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

第三节 制礼的准备——“天”信仰的确立

第四节 新制度的创制与确立——周公制礼

第五节 周礼在现实中的推行

参考文献

史料典籍

论著

论文

展开▼

摘要

“追远”与“慎终”、父系单世系与不完全双亲世系、征服与分封,反映了商、周文化的异同。文王“受命”非指受“代殷的天命”,而指受“殷王嗣位之命”。能够“受命”于商王,是西周文王卓越巫史才能的体现。《尚书》和《逸周书》中的记载明显反映了周公的巫史身份。周公在颁行政令和进行训诫时特别提出占卜结果以作为行动合理性的支持以及邦君庶士们对周公的巫卜行为不持异议,都表明了他们对周公“巫史之长”身份的认可。周公之所以在东征之前摄政而不即位,在东征之后主动复归臣位,缘于周文化的独立和自我确认。克商之后,武王通过比较,摒弃了太公所主张的屠族政策和召公所献武力威慑之策,而周公提出的绥靖政策被武王视为“平天下”的良策。武王故后,周公通过东征前的准备,弥补了武王政策的疏漏,弥合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是对武王既定战略方针的调整和继续。周公所制之礼,既不是用商文化对周人传统做出简单修补后就推而广之,也不是对商文化予以简单的加减便加传承,而是周公以其政治怀抱和智慧,吸收商周文化各自之优点,在既可充分体现一个新王朝应有的政治文化特征,又能保证王朝各级行政职能平稳过渡的前提下,创造出的中国古代通权达变和体制多元的成功范例。周礼是周公综合商、周二邦旧有之制度,取长补短而创制的全新的规范。周礼在现实中推行的前提条件足“天命”信仰的推广,而周人“天命”信仰的成功宣传,或许得益于周公的巫史身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