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芝戏剧中的神话原型世界——以《凯瑟琳伯爵小姐》等五部为例
【6h】

叶芝戏剧中的神话原型世界——以《凯瑟琳伯爵小姐》等五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叶芝研究在国外

第二节 叶芝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

第一章 两种循环体系:戏剧创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叶芝《幻象》中的神话循环体系

第二节 原型的叙事结构循环与死亡轮回

一、从传奇到讽刺

二、死亡——从抽象到具体

三、“死亡恐惧”

第二章 两种创作模式:心理与幻觉

第一节 无意识和意识

第二节 自我节制和狂欢化

第三章 两种仪式表现:巫术仪式与宗教

第一节 巫术仪式

一、献祭仪式

二、秘术氛围

第二节 宗教

一、替罪羊模式

二、原罪和宿命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凯瑟琳伯爵小姐》《心之所往》《胡里痕的凯瑟琳》《库丘林之死》《炼狱》五部戏剧贯穿了叶芝的创作生涯,是理解作家思想体系和创作理论的重要支点。本文结合叶芝的《幻象》及弗莱、荣格和尼采的理论,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五部戏剧进行解读。
  五部戏剧在主题和结构上不但完整印证了叶芝《幻象》中的神话循环体系,也契合了弗莱《批评的解剖》中从传奇到讽刺的原型叙事结构。死亡从不可知到具体可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深藏于潜意识中本能的恐惧。梦幻是深层次的无意识的浮现,在原型批评理论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集中体现为梦幻。无意识理论将文学作品分为心理与幻觉两种形式,戏剧主人公既有自我节制的理性思考与奉献精神,也有狂欢放纵的感性追求和超然体验。
  叶芝将自己对秘术的迷恋与神话传说的神秘性融入到作品之中,根据弗雷泽的理论,从巫术和宗教的献祭仪式回溯到古老的戏剧原型之中;而其中更是可以窥见宗教原罪、宿命的浓厚印记,也再次间接印证了叶芝的循环理论。
  叶芝赋予他的戏剧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复杂深刻的内涵,它们是通往叶芝神秘世界观的钥匙,他的历史发展观借由人物饱满鲜明的形象得以体现。通过原型批评这个新的角度解读叶芝的戏剧,使我们体会到叶芝诗剧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文学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