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沙枣花挥发物化学成分对红缘天牛的引诱作用
【6h】

沙枣花挥发物化学成分对红缘天牛的引诱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红缘天牛的研究

1.1.1 红缘天牛的形态特征

1.1.2 红缘天牛的生活史

1.1.3 红缘天牛的危害特点

1.1.4 红缘天牛的防治措施

1.2 植物信息素挥发物在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1.2.1 植物挥发物的研究概况

1.2.2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的影响

1.2.3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应用及现状

1.3 植物信息素对红缘天牛的作用

1.3.1 天牛的引诱植物及其作用

1.3.2 天牛对植物引诱剂的作用

1.4 挥发物的收集与测定

1.4.1 水蒸气蒸馏法

1.4.2 固相微萃取法

1.4.3 大气顶空采集法

1.4.4 化合物的鉴定

第二章 沙枣花挥发物的提取与GC-MS分析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水蒸汽气蒸馏法

2.2.2 固相微萃取法

2.2.3 顶空收集法

2.2.4 气囊采集法

2.3 GC-MS分析条件

2.3.1 水蒸气提取法分析条件

2.3.2 固相萃取法分析条件

2.3.3 气囊采集法分析条件

2.3.4 项空采集法分析条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物化学成分

2.4.2 固相微萃取所得挥发物化学成分

2.4.3 气囊采集法所得挥发物化学成分

3.4.4 项空采集法所得挥发物化学成分

3.4.5 四种方法化合物比较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红缘天牛对沙枣花中的化合物的EAG及行为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触角电位测定

3.1.2 Y型嗅觉仪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一组分8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3.2.2 对21种组合配方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21种诱剂对红缘天牛的野外诱集实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地概况

4.1.2 诱捕器的制作及其实验时间

4.2 结果分析

4.2.1 诱捕器诱捕的虫数

4.2.2 相对诱捕率

4.2.3 诱捕器诱捕的其他昆虫

4.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花气味芳香,能吸引多种昆虫,是红缘天牛(Asiashalodendri)的主要寄主之一。为探究沙枣花挥发物中对红缘天牛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学物质,本文采取水蒸气蒸馏法、固相萃取法、项空收集法以及气囊采集等四种挥发物采集方法收集沙枣花挥发物;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四种方法所得挥发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测得51种化合物,酯类14种,烷类13种,酚类9种,酮类3种,醇类4种,其他8种。四种方法均测得反式-肉桂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这2种化合物。顶空采集共测得13种化合物,其中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相同的物质有10种;水蒸气提取共测得19种化合物,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相同的物质有8种;气囊采集共测得22种化合物,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相同的物质有11种;固相微萃取共测得18种化合物,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相同的物质有5种。在共同检测出的物质中,酯类6种、烷类各5种、酚类2种、醇类1种和其他类1种;其中反式-肉桂酸乙酯也为酯类各个物质中含量最高的一种物质,在四种方法中测得含量分别为83.75%、14.45%、56.65%和14.45%。
  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是一种对多种经济林木和濒危植物构成严重危害的蛀干害虫,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是其寄主之一。用GC-MS技术分析出开花沙枣挥发物51种,选取分子量在100-300间的8种化合物,采用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分别对红缘天牛进行EAG和嗅觉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单一组分不同浓度的EAG实验中,红缘天牛对肉桂酸乙酯的反应最为强烈,且在1%浓度时达最高;除肉桂酸甲酯和愈创木酚反应不明显外,其他化合物亦均在1%浓度时达最大值。在嗅觉行为反应中,红缘天牛对单一组分8种化合物相对选择率均在1%时最高。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肉桂酸乙酯、癸酸酯、芳樟醇、肉豆蔻酸异丙酯和4,4亚甲基(2,6叔丁基苯酚)6种化合物配比成21种配方(A-U)的实验结果为P、Q、T在EAG和嗅觉行为反应中效果均较好,这一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桂酸乙酯、癸酸酯这4种化合物在一定的配比情况下对红缘天牛有较好的引诱活性。
  在野外诱集实验中,T效果最好,共诱到15只天牛,日平均引诱率达到1.5%,O、P、Q和S诱剂效果也较好,日均诱导率均大于1%。其相对引诱率与日均引诱率趋势基本相同。诱剂除了对红缘天牛具有引诱活性而对一些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及其半翅目的昆虫具有引诱活性。这些诱剂对于金龟子科(Scarabeidae)、蜜蜂科(Apidae)、蚁科(Formicidea)和夜蛾科(Noctuidea)的诱捕数量超过了红缘天牛,因此这21种诱剂的某种物质或配比可以对其他害虫具有引诱活性,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