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
【6h】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

一、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所体现的共同富裕原则

(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理论的逻辑与实践

(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理论与共同富裕原则的契合

二、关于共同富裕概念的不同解读

(一)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思想内涵的分析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多角度解析

三、共同富裕概念的生产力意蕴

(一)共同富裕以生产力特定水平为实现条件

(二)生产关系具备了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章 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市场经济通过激励劳动能够增加财富总量

(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市场经济激励劳动的内在机制

二、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不能带来共同富裕局面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分配与劳动异化

(二)市场自发运行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源解析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形成的二元模式

一、运行目标的二元:优胜劣汰与共同富裕

(一)中国社会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

(二)优胜劣汰导致贫富分化

(三)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

二、运行要素的二元: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

(一)市场与社会主义的逐步结合过程

(二)市场需要政府

(三)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政府对市场作用

(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型政府,净化权力运行

三、运行性质的二元:自发趋势与自觉目标

(一)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会出现两极分化

(二)政治权利自觉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我生成的创新经济

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将提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促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拓宽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将提供共同富裕的能力基础

(一)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社会整体目标

(二)生产优质劳动力,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致富能力

(三)政府积极促进就业,有助于增加劳动者的致富机会

三、政府确定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一)巩固公有资本地位,发挥私有资本优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自身共同富裕方向

(三)禁止资本的市场权力侵犯政治公共权力

(四)通过再分配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四、社会主义将经历部分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过程

(一)稳步的减少直至最终消灭贫困人口现象

(二)在扶植落后地区过程中形成可竞争的市场结构

(三)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确保农民权益不再受损害

第五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的初步实现

一、小康社会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标志性成果

(一)部分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开拓自然界能力提高的标志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与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权益分配兼顾各方利益

(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先富”转向“共富”的阶段成果

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持续性目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个体自由发展的初始条件

(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需要持续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问的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共同富裕选择了市场经济之路,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结论有出入。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否认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共生性。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运用模式产生了经济危机、贫富两极分化。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考虑到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分配原则。内含“共同”意蕴。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体现了共同富裕需要的平等原则,整体原则,财富充分涌流原则。按需分配与共同富裕都是生产方式特定条件下的产物。生产力发展到人的能力生产为主的时代,智力创新劳动成为生产核心要素的时代。这种质变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内完成。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人类整体劳动趋向脑力劳动,尤其是使智力创新劳动成为生产中的核心要素,取代资本作为核心要素的地位。对生产和分配都起决定性作用。到此阶段,生产关系可以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样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对自然界的体力开发转变为自然界的脑力开发。依靠生产资料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智力创新劳动成为生产的引擎。生产转向人,分配从以“物”标准转向以“人”为标准。由按资分配转向按知分配,最终转向按需分配。
  市场经济机制提供了这种转换的动力。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市场经济是实践前行的必然选择。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实践中自生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市场通过激励劳动增加财富总量。这种激励是以“物”为诱导的激励。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实现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都证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分配与劳动异化,物质财富集中于强者,产生两极分化,福利制度的实施并不代表资本主义实现了共同富裕。资本原则扩张至全世界,造成全世界范围内财富分配两极分化。这些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按资本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的共性特征,也具有社会主义的个性特征。客观形成了二元模式。运行目标二元,优胜劣汰与共同富裕;运行要素二元,市场和政府双调节;运行性质二元,自发趋势与自觉目标。正是这些二元特征显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我生成的创新经济体制。创新表现在对计划经济的否定,对资本主义市场的扬弃,肩负新生产方式变革重任,实现共同富裕。变革关键在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这需要政治权利完成对原生态市场经济的改造。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按照生产方式转换所必须的智力创新劳动的标准,在市场和政府的双相作用下,为实现生产方式的最终转换提供必要的基础。利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共同富裕的能力基础,政府确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通过先富后富共富的路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格局。共同富裕是分层次逐步实现的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的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生产力提升和分配相对公平的体现,但是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是先富向共富转变的阶段成果,是未富者逐步富裕,先富者继续富裕的过程,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标志性成果,是人与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此阶段依然是物质利益激励阶段,智力创新劳动是生产的重要因素,但是生产没有转向人的能力生产,分配也是以物为原则的分配。以人为原则的分配阶段尚未达到。只有到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阶段,才是人的能力生产阶段,分配才会转向以人尺度分配。
  人类对智力创新劳动的追求是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持续的处理与自然关系和与社会关系的结果。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持续性目标。越是接近之,距离按需分配与共同富裕目标越接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