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圣西门民生思想及其历史际遇阐析
【6h】

圣西门民生思想及其历史际遇阐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既有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及特点

第二章 圣西门民生思想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一、圣西门民生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圣西门民生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圣西门民生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圣西门民生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三章 圣西门民生思想的内容框架、维度和特征

一、圣西门民生思想的内容框架

二、圣西门民生思想的主要维度

(一)批判的维度

(二)理想的维度

(三)实现路径的维度

三、圣西门民生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圣西门的民生观是人道主义民生观

(二)圣西门民生理想的实现手段是温和而非暴力的

(三)圣西门民生思想是天才的预想和不可避免的空想的结合体

第四章 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评价

一、圣西门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若干启示

(一)实业兴国富民

(二)科学兴邦智民

(三)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四)深切的人类情怀

(五)可贵的生产实践取向

三、圣西门民生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民生”中的“民”及其“民”的对立面的阶级区分不清晰准确

(二)没找到实现其美好民生理想的主体力量和有效的实现途径

(三)圣西门民生思想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超越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超越

(一)确立了实现良好民生的生产力原则

(二)确立了实现良好民生的主体力量

(三)确立了实现良好民生的革命道路

(四)确立了实现良好民生的分配原则

二、列宁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超越

(一)通过革命手段建立旨在造福民生的人民政权

(二)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型

(三)以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民生

(四)以新经济政策改善民生

第六章 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进程中的空想因素和新型民生观的形成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进程中的空想因素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进程中产生空想因素的根源

三、中国共产党人新型民生观的形成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承续

(二)财产权的变革

(三)所有制的变革

(四)分配制度变革

(五)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六)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彰显

(七)活得有尊严是民生的价值旨趣

(八)人类视野中的民生关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圣西门位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首,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中不可忽视和裁掉的人物。国内学界对圣西门思想的研究已呈微式,这其中的原因诸多。就已有的关于圣西门思想的研究成果来看,鲜有持民生视角者。而对民生的关注是圣西门构建其思想理论体系的一定动因,人民过上幸福富足文明的生活是其理想的价值目标。发掘阐析圣西门民生思想对推进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圣西门民生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非偶然,是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条件和个体条件综合促成的产物。圣西门的民生思想有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构成,其中包括其民生思想的内容框架、若干维度和基本特征。圣西门民生思想在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给以后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诸多有益启示,同时圣西门的民生思想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确立实现良好民生的生产力原则、主体力量、革命道路、分配原则,实现了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革命性超越。列宁通过建立旨在实现美好民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向、以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民生、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善民生,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超越。
  空想思想与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事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危害,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其复杂的原因。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新型的民生观,这一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新型民生观的形成与不断完善,标志着对圣西门民生理想的实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不断深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