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新型蓝光材料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6h】

基于新型蓝光材料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聚合物母体掺杂小分子染料的单一发光层WOLED的研究

第四章含聚合物和小分子混合蓝光层的双层WOLED研究

第五章含聚合物红色和小分子蓝色发光层的双层WOLED研究

第六章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平板化显示器件,凭借着驱动电压低,效率高,可柔性化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显示技术。其中白光OLED器件涵盖整个可见光区的红、绿、蓝三种基色,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全彩色显示器件,同时还可以作为液晶背光源和固态照明光源使用。因此,白光OLED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本文以制备和研究结构简单的OLED为工作重点,并以提高器件中蓝光成分为主要工作。简单介绍了OLED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白光OLED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的意义,以及器件的发光原理和影响发光性能的主要因素。首次尝试将聚合物和小分子材料相结合,采用旋涂的方法形成发光层,简化器件制备工艺,同时两者的结合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充分提高器件的整体性能。 首先对本实验选用的新型有机小分子蓝光材料TBPe,进行了简单的性能分析,并通过与其结构相似的蓝光材料的对比,表明其对掺杂浓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同时也分析了其与聚合物混合制备器件的可行性。制备了结构为:ITO/白色发光层/BCP/Alq3/Mg:Ag的单一发光层白光OLED。通过多组实验对比,最终确定了最佳染料掺杂浓度和结构的器件,最佳色坐标为(0.33,0.38),十分接近白色等能点,且不随外加驱动电压的变化而显著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性能,考虑到不同有机材料所适用的不同制备方法,我们依照传统的制作工艺,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色发光层和Alq3:rubrene为橙黄色发光层的双层白光器件。通过适当调节发光层的掺杂比例和厚度,得到了发光性能比较理想的白光器件。我们还尝试将本身可以发绿白光,且兼具电子传输特性的材料Zn(BTZ)2替代Alq3作发光层的母体材料。器件的启亮电压下降到6V左右,最大亮度达到1300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0.31%,最佳色坐标为(0.32,0.36)。 通过对比发现,双层器件的各项光电性能均比单层器件有明显提高,我们根据有机材料的能级结构和能量传输理论,结合OLED的发光机理和能量传输原理,初步分析了双层器件的发光过程,以及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合理地选择材料和设计器件结构。 最后我们选择了另一种蓝光材料NPB和空穴阻挡材料BCP,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区域限制在空穴传输层中,分别制备了蓝色和橙红色发光器件。通过合理设计器件结构和调节发光层厚度,使两种发光以恰当比例相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光器件,结构为:ITO/PVK:MEH-PPV/NPB/BCP/Alq3/Mg:Ag。器件在5V左右启亮,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色坐标从(0.32,0.31)变为(0.33,0.29),均在白色发光区之内,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320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0.52%。 通过合理地选择高效的发光材料和试验条件的改善,提高发光层的质量,完善器件结构,器件的发光性能有望大幅提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