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硅钢纳米贝氏体组织形成研究
【6h】

含硅钢纳米贝氏体组织形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贝氏体的定义与组织形态

1.1.1贝氏体的定义

1.1.2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1.2贝氏体的形成及特点

1.2.1贝氏体形成热力学条件

1.2.2贝氏体的成核与长大

1.2.3贝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1.2.4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征

1.3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1.4贝氏体的相变机制

1.4.1切变相变理论

1.4.2扩散-台阶长大机制

1.4.3两派的争论和共识

1.4.4中间观点

1.5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实验过程

2.1选材

2.2实验过程

2.2.1试样的尺寸

2.2.2实验流程

2.2.3热处理

2.3显微组织分析及硬度测试

2.3.1金相观察

2.3.2物相分析

2.3.3硬度测试

2.3.4透射电镜观察实验

第三章贝氏体的光学显微组织形态

3.1热处理冷却速度对材料组织结构状态的影响

3.1.1冷却速度V1的分析

3.1.2冷却速度V1的确定

3.1.3冷却速度V2的确定

3.2金相组织观察

3.2.1下贝氏体组织形貌

3.2.2上贝氏体组织形貌

3.3 X射线衍射分析

3.4硬度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贝氏体精细结构分析

4.1下贝氏体相变分析

4.1.1下贝氏体相变产物形貌

4.1.2应变场的形成分析

4.1.3下贝氏体相变机制

4.2上贝氏体相变分析

4.2.1上贝氏体组织显微形貌

4.2.2上贝氏体生长机制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工业用9SiCr钢,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与贝氏体转变等温时间等因素对贝氏体相变产物显微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短时等温获得的上、下贝氏体组织的精细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后以20-50℃/s的冷却速度冷至380℃等温5-20min获得非常规上贝氏体组织,其由片条状α相亚单元组成,片条状亚单元的纵向尺寸可达几百纳米,而宽向尺寸大约几十纳米,晶格呈现膨胀状态,相变具有非完全扩散的特征;而当奥氏体化后以50-70℃/s冷却速度冷至200℃等温5-20 min获得非常规下贝氏体组织,透射电镜下呈现由单一α相组成的片条状,片条的厚向尺寸处在纳米数量级,而长度处于微米数量级,晶格呈现膨胀状态。电镜精细结构观察发现,沿非常规下贝氏体纵向存在大体平行的位错亚结构并在纵向前沿母相中存在层状、间断应变场衬度。该应变场为贝氏体内部的位错亚结构所萌生。新贝氏体单元正是借助该应变场以切变机制形核,实现贝氏体沿纵向的继续长大,新形成的贝氏体单元同时以切变机制展宽,实现贝氏体的横向生长。 研究表明,对于实验用钢,短时等温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具有相近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但精细组织结构有所不同。上贝氏体由于形成温度高,生长前沿母相中形成的相变应变场容易被原子的热振动所松弛,导致纵向生长能力减小。也正由于相变应力场的松弛,贝氏体的横向展宽能力提高,但贝氏体各处展宽状态不同,进而在贝氏体侧边界易于形成台阶,其为激发新的贝氏体亚单元条的形成提供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