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碳含硅钢中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模式研究
【6h】

高碳含硅钢中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束状贝氏体研究历程

1.2 束状贝氏体钢的成分特点

1.3 束状贝氏体的组织特征

1.4 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1.5 贝氏体相变机制

1.6 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特点

1.7 束状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1.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

2.1 实验材料

2.2 相变点测定及差热分析

2.3 热处理工艺

2.4 显微组织的观察

2.5 物相分析

2.6 精细结构观察

2.7 空位浓度、形成能与迁移能的计算

2.8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奥氏体化温度对中温转变的影响

3.2中温相变产物的组织结构特征

3.3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模式讨论

3.4力学性能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采用XRD物相分析,金相组织观察,TEM精细组织分析及空位能量计算等方法,研究了Fe-0.89C-1.35Si-1.01Cr-0.37Mn(wt.%)钢经历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MS点以上较高中温区,特别是240℃等温处理下的相变产物的组织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温转变的影响,总结了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并从空位运动的角度探讨了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模式。
  实验发现,对于实验用钢,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等温开始转变曲线整体向左下方向移动,中温等温能够形成明显由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条加残余奥氏体构成的束状贝氏体组织的奥氏体化加热条件为880℃~950℃。高温奥氏体化引起的高浓度空位的组合、迁移运动及其与间隙碳原子的共同作影响中温等温组织的形成形态:在880℃附近较低温度奥氏体化时,在碳原子固溶浓度较低的区域,贝氏体铁素体在该区域内易于形核,并形成长径比较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条;950℃附近高温奥氏体化引起的高浓度空位促使来源于双空位串组合体迁移形成的面心立方γ→体心立方α核坯易于形成,然而,由于间隙碳原子对双空位串组合体引发面心立方γ→体心立方α转变核坯形成的有效制约作用增强,导致贝氏体铁素体在较小区域形核,并形成长径比较大的贝氏体铁素体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