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服饰文化研究
【6h】

汉代服饰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 论

1.1 汉代服饰文化在古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2 汉代服饰文化研究的状况

1.3 研究汉代服饰文化的意义和主要研究方法

1.3.1 研究汉代服饰文化的意义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1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比较西汉初的“黄老无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不同治国理念,对服饰特征的影响

2.1 西汉初的“黄老无为”及道家的服饰观

2.2 叔孙通制定朝仪——刘邦与汉初儒学

2.3 独尊儒术

2.4 儒家的服饰观

2.4.1 深衣制湮没的原因

2.4.2 士冠,庶人巾——冠、巾、帻表现出等级地位

2.4.3 佩绶制度

2.4.4 殓服——金缕玉衣

2.4.5 妆饰与杂佩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民族融合在服饰文化中的体现

3.1 民族性在服饰文化中的体现

3.2 匈奴对甲胄文化发展的影响

3.2.1 军服的基本形制

3.2.2 防护装具——玄甲

3.2.3 匈奴对甲胄文化发展的影响

3.3 张骞出使西域——汉代丝绸之路

3.3.1 中国文明中的特质之丝绸

3.3.2 陆路“丝绸之路”

3.3.3 海上“丝绸之路”

3.3.3 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国图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丝织品的角度看社会生产力与服饰

4.1 丝绸之国

4.2 汉代丝绸生产反映出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及经济地位

4.3 丝绸品色及纺织图案

4.3.1 织物种类

4.3.2 颜色和染料

4.3.3 丝织机具

4.3.4 纺织品的图案

4.3.5 以袍服为例解读汉代制衣的形制、用色及面料

4.4 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看织造技术

4.4.1 禅衣

4.4.2 素纱禅衣

4.4.3 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看织造技术

4.4.4 禅衣的穿着方式

4.4.5 素纱禅衣的复制及轻柔之谜

4.5 阶层标志在服饰中的体现

4.5.1 着装、职业、社会身份

4.5.2 从“下裳”中的诸多要素来解读阶层标志

4.5.3 奢侈品

4.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服饰以其独特性、鲜明性在人类服饰的史书中是一颗格外璀璨的明星,不仅叙述着人们的着装史,更渗透出人类的智慧和文化,书写出一部独特的人类文明史。汉王朝繁荣了4个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对外贸易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各方面的完备和发展都对服饰文化形成时代风格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服饰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同时中国古代服饰形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服饰,不单注重衣服(主服、首服、足服)、佩饰、化妆、服装随件等方面服饰特征,更可以探索出映射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走向、工艺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
   本文从服饰文化角度,对汉代服饰进行相关的研究,以历史文献、雕塑、陶佣、帛画、壁画、画像石、漆器上的彩绘图像为资料素材印证了汉代服饰特征,探讨了演变性、时代性、民族性、意识形态等特性在服饰文化中的体现。在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等等关系时,“民族性”是突出民族服装特征的一种表现。单从面料的角度来说,丝绸起源于中国,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立于世界纺织文化之林,是设计师在表现“中国风”时首选的面料。广义上来说,对于服装款式、图案、色彩、着装者的身份定义等方面,渗透出一个民族的融合和文明的发展。从“丝”的角度来切入,既反映了对服饰变迁的影响,又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征貌。这里“丝绸”,不仅仅是一个纺织品的名词,更是民族服装在体现“民族性”时重要的服饰文化符号。
   “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在叙述服饰史的同时,也秉持着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理念进行研究。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而中国所拥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在时代变迁的长河中有着不容动摇的位置,进而更需要注入清流使其保持独有的魅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