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鹳草-聚乙烯醇微胶囊复合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h】

老鹳草-聚乙烯醇微胶囊复合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老鹳草概述

1.2 微胶囊及微胶囊技术

1.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3.1化学法

1.3.2 物理法

1.3.3 物理化学法

1.4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整理领域的应用

1.4.1 抗菌整理

1.4.2 芳香整理

1.4.3 护肤整理

1.4.4 外用药物保健整理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老鹳草-聚乙烯醇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芯材的选择

2.4.1 实验前准备

2.4.2 制备过程

2.4.3 反应原理

2.5 制备效果表征

2.5.1 形貌表征

2.5.2 微胶囊化效率的计算

2.5.3 粒径分析

2.5.4 热重分析

2.5.5 红外光谱分析

2.6 载药效果及释放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2.6.1 释放介质选择

2.6.2 老鹳草水提取物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6.3 绘制老鹳草水提取物标准曲线

2.6.4 药物微胶囊载药率测定

2.7 药物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测试

2.8 结果与讨论

2.8.1 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对载药微胶囊形貌的影响

2.8.2 戊二醛用量对载药微胶囊形貌的影响

2.8.3 反应时间对载药微胶囊形貌的影响

2.8.4 优化工艺下制备的微胶囊的形貌和粒径分析

2.8.5 载药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2.8.6 载药微胶囊的红外谱图分析

2.8.7 优化工艺下微胶囊载药率测试结果分析

2.9 药物微胶囊释放动力学测试结果

2.10 配方扩大后的微胶囊形貌和粒径分析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药微胶囊整理棉针织物的工艺优化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1.1 实验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2 载药微胶囊与织物复合方式的选择

3.4.3 测试与表征

3.5 浸轧法制备复合织物

3.5.1 整理液的配制

3.5.3 测试与表征

3.6 结果与讨论

3.6.1 预烘与焙烘温度对织物载药率的影响

3.6.2 涂层厚度对织物释放的影响

3.6.3 涂层织物的相对手感值

3.6.4 涂层织物的硬挺度

3.6.5 涂层织物的折皱回复性

3.6.6 浸轧整理前后织物顶破性能变化

3.6.7 浸轧整理前后织物硬挺性能变化

3.6.8 浸轧整理前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变化

3.6.9 浸轧整理前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变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载药微胶囊复合织物的服用性能和释放性能测试

4.1 实验仪器

4.2 测试与表征

4.2.1 织物风格测试

4.2.3 织物透湿性测试

4.2.4 织物附着量和耐水洗性测试

4.2.5 织物释放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织物风格

4.3.2 织物透气性

4.3.3 织物透湿性

4.3.4 织物附着量和耐水洗性

4.3.5 织物释放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老鹳草在我国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用于治疗筋骨酸痛、风湿痹痛等疾病。如果能将老鹳草的有效成分制备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微胶囊并整理到织物上,使人们在穿着使用的过程中就可以达到预防筋骨酸痛、风湿痹痛的效果。基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本论文对以老鹳草水提取物为芯材的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微调并补充了前期未详细研究的参数,此外,还对微胶囊复合织物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以聚乙烯醇为壁材,老鹳草水提取物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老鹳草-聚乙烯醇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优化工艺条件为:芯壁比6∶5,戊二醛的用量为2ml,反应时间为1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17.11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将配方扩大3倍、6倍、10倍之后制备的微胶囊表面仍光滑,平均粒径分别为20μm、17.92μm、20.01μm,与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粒径相差不大,工艺较稳定。本实验制备的微胶囊机械性能较好,产率较高,可以达到约88.9%。另外,将老鹳草水提取物微胶囊化后,其热稳定性提高了39%,并且可以持续释放48h以上,具有缓释效果。
  2)将老鹳草-聚乙烯醇微胶囊通过涂层和浸轧两种工艺整理到纯棉针织物上。在涂层整理工艺中,合适的工艺参数为:预烘温度为50℃,焙烘温度为120℃,涂层厚度为2个模具厚度,微胶囊的用量为2%。制备的复合织物整体手感与未整理织物的手感相差最小,且折皱回复性能以及悬垂性较好;在浸轧整理工艺中,合适的工艺参数为:预烘温度为50℃,焙烘温度为120℃,整理之后的织物顶破性能及折皱回复性能变好。整理之后的织物表面和纤维空隙中均有微胶囊存在,并且大部分微胶囊形态完好,没有破壁现象。
  3)采用PhabrOmeter织物评价系统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体手感测试,与未整理织物相比,整体手感均有下降。涂层整理织物的服用性能稍差于浸轧整理织物的服用性能,两种织物均可以满足贴衬织物舒适性的要求。涂层整理织物的附着量比浸轧整理织物的附着量多,且涂层整理织物的耐洗性优于浸轧整理织物,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整理之后药物均可以释放,具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同等的时间和条件下,涂层整理织物的释放量比浸轧整理织物的释放量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