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模式研究——以蓟州区为例
【6h】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模式研究——以蓟州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数据来源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2 区位理论

2.3 人地协调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区域概况

3.2 自然环境概况

3.3 社会经济概况

3.4 土地利用概况

3.4.1 土地利用现状

3.4.2 土地利用特点

3.4.3 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

第四章 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4.1 景观指标选择及计算

4.2 农村居民点整体景观特征分析

4.2.1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农村居民点规模特征

4.2.2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农村居民点形状特征

4.2.3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

4.3 不同影响因素下农村居民点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4.3.1 不同地形区与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4.3.2 不同人口密度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4.3.3 不同经济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第五章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5.1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原则及要求

5.1.1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原则

5.1.2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要求

5.2 农村居民点布局聚类分析

5.2.1 聚类分析原理

5.2.1 农村居民点聚类分析过程

5.3 典型村的居民点布局优化模式

5.3.1 综合发展优势区域(沿交通布局型)优化模式

5.3.2 综合发展一般区域(不完全集中型)优化模式

5.3.3 综合发展欠缺区域(自由布局型)优化模式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农村居民点由于没有有效的规划、管理,一直呈现散乱分布、零星布局、低效利用的状态,粗放式的农村土地利用情况与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有利于提高农村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蓟州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结论如下:
  1、蓟州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各乡镇用地规模特征差异性较为明显;农村居民点形状呈不规则、复杂、多样性,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村居民点分布整体较为分散,有一定的集聚性,同时蓟州区农村居民点受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地形、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
  2、通过聚类分析,将蓟州区26个乡镇共分为3个区域,Ⅰ类综合发展优势区、Ⅱ类综合发展一般区、Ⅲ类区综合发展欠缺区,其中,Ⅰ类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为沿交通布局型,Ⅱ类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为不完全集中型,Ⅲ类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主要为自由布局型;
  3、根据优化布局原则,从三类区域中选择三个典型村进行布局优化,优化后典型村农村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更加集聚,离散化程度减轻,以点带面,从理论上为蓟州区宅基地改革、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