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6h】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形成

1.1.1酝酿阶段(1895年—1919年)

1.1.2形成阶段(1919年—1925年)

1.1.3发展阶段(1925年—1931年)

1.2“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借鉴

1.2.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2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构成

2.1.1认识青年时期的问题

2.1.2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

2.2“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目标

2.2.2追求实现“众人之善”

2.3“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2.3.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2指导青年健康生活

2.3.3指导青年劳动生活

2.3.4指导青年文化生活

2.3.5指导青年公民生活

2.4“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方法

2.4.1实践教育法

2.4.2个别接触法

2.4.3团体训练法

2.4.4自我教育法

第三章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3.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特征

3.1.1阶级性

3.1.2科学性

3.1.3全面性

3.2.1“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历史价值

3.2.2“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

3.2.3“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

3.3“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启示

3.3.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3.3.2要不断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3.4“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3.4.1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核心

3.4.2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本内容

3.4.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4.4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3.5“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3.5.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5.2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3.5.3要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