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理论与实证
【6h】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理论与实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导论

1.1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研究的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国内外研究历程与现状

1.2.2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1.2.3研究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3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理论上的创新

1.3.1研究思路

1.3.2方法

1.3.3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创新及实证方法创新

1.4本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1.4.1本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结论

1.4.2本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客观存在性

2.1关于财政收入规模的理论界定

2.1.1国际上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不同口经

2.1.2判断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复杂性

2 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概念的理论分析和界定

2.2.1对几种主要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2.2.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概念的重新界定

2.3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客观存在性

2.3.1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客观存在性的理论分析

2.3.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客观存在性的实践分析

第三章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条件

3.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

3.1.1经济因素

3.1.2人口因素

3.1.3政治因素

3.1.4财政分配制度

3.1.5财政分配政策

3.1.6文化因素

3.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实现条件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与最优财政收入

4.1开放宏观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型

4.1.1最优问题

4.1.2最优化的必要条件

4.2动态宏观经济系统平衡增长下的最优财政收入

4.2.1动态宏观经济平衡增长的特点

4.2.2基本假设

4.2.3平衡增长的轨迹

4.2.4最优财政收入

4.3动态宏观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最优财政收入

4.3.1动态宏观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特点

4.3.2基本方程

4.3.3最优问题及庞德里亚金原理[32]、[31]

第五章最优财政收入的国际比较

5.1各国人均GDP和全部财政收入的增长

5.1.1数据收集与整理

5.1.2人均GDP和财政收入规模的聚类分析

5.1.3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

5.2各国人均GDP与宏观税负

5.2.1人均GDP与宏观税负的相关关系

5.2.2宏观税负及财政收入规模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六章最优财政收入的模型分析

6.1最优财政收入与拉弗曲线

6.1.1拉弗曲线及其含义

6.1.2拉弗曲线的拓展与Logistic曲线或冈波兹曲线

6.2模型的估计检验

6.2.1各类具有上界极限的模型函数形式

6.2.2其他类型的曲线

6.2.3模型的具体估计检验步骤

6.3各国模型的解释与分析

6.3.1高收入类型国家最优税负模型特征比较

6.3.2中高收入类型国家最优宏观税负模型特征比较

6.3.3中等收入类型国家最优宏观税负模型特征比较

6.3.4其他国家以及低收入国家最优宏观税负模型特征比较

第七章最优财政收入的确定

7.1最优宏观税负模型表

7.1.1相同经济水平下的各国最优宏观税负表

7.1.2各国的公共福利水平分类

7.1.3最优宏观税负模型表

7.2最优财政收入的选择途径

7.2.1基本模型的选择

7.2.2经济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7.2.3社会福利水平及其预期

7.3中国最优财政收入模型确定与预测分析

7.3.1中国全部财政收入的核算口径的取舍

7.3.2中国财政收入的变动轨迹

7.3.3中国的公共支出水平和未来走势

7.3.4中国宏观税负与人均GDP关系模型的选择与估计

7.3.5中国财政收入预测

余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合理比例关系的数量体现,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财政体制和财政预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进行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1)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概念的界定;(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存在性证明:(3)最优财政收入函数的检验与确定;(4)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与预测.该研究在考察中外财政发展历史和财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最优财政收入的概念界定.通过对一些国家财政收入状况及历史变动的考察,揭示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内在规律和最优化趋势,提出最优财政收入存在的假设.通过对各种宏观经济状态下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规模变动关系的数理分析证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客观存在性.利用系统动力学和非线性经济计量方法,以各样本国数据资料进行模拟研究,建立理论模型.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各样本国数据的检验分析,验证该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该研究的主要创新性结论:(1)界定了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概念,即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以正确处理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处于社会经济均横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2)理论创新在于将公共产品的消费和私人产品的消费分别纳入一个新的增长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在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证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存在性与稳定性;(3)拓展了拉弗曲线,提出了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优宏观税负变动轨迹的假说;(4)实证创新在于利用系统动力学和非线性经济计量模型验证最优财政收入规模与外生变量的关系;(5)创建了宏观税负模型表,给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区间;(6)分析中国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途径,给出了最优财政收入预测值.

著录项

  • 作者

    姚绍学;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钟登华;
  • 年度 200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财政收入;
  • 关键词

    最优; 财政; 规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