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社区的非物质要素集成研究
【6h】

和谐社区的非物质要素集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的缘起

1.2人居环境相关概念辨析

1.2.1聚落

1.2.2街

1.2.3邻里

1.2.4社区

1.3人居环境公共空间现状

1.3.1形成原因与目标

1.3.2居住状态与居住精神

1.4和谐人居的诉求论

第二章 和谐聚居的范例

2.1 原生态市井——湘西王村古镇的公共空间探源

2.1.1石板街空间的趣味

2.1.2新旧的变迁与生活的痕迹

2.1.3小结

2.2 现代化聚落——广州丽江花园的地域性生活模式

2.2.1规模与构成

2.2.2社区特色

2.2.3社区融合

2.3 都市化市井——北京建外SOHO的行为空间导向

第三章 社区聚居的形式与内涵

3.1社会性特征

3.1.1社会共识--成都研究

3.1.2城市演进因素

3.2 社区的结构和功能

3.2.1社区的结构

3.2.2社区的功能

3.3社区的组织模式

3.3.1理想社区的价值观

3.3.2社区的分类

3.4非物质要素构成

3.4.1城市社区

3.4.2城市社区的非物质要素特征

3.5非物质要素与物质要素的对接

3.5.1场所识别

3.5.2行为空间

3.5.3人车互动

第四章国内“和谐”社区实践的思考

4.1 常州前后北岸文物保护区损毁事件

4.2 北京前门人居聚落支持系统的颠覆

4.3 虚拟社区:新房客的四合院

4.4 建设主体的局限性

4.4.1政府特征

4.4.2开发商特征

4.4.3设计咨询单位特征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不仅体现物质空间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面对当今城市化、小城镇化、居民生活社区化的趋势,更需要我们关注社区营造中非物质要素空间和氛围的创造--以环境营造氛围,以文化熏陶人心。 本文围绕和谐社区构建这个主题,对社区建设中的非物质要素展开研究。研究目的是将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居民社区的各种非物质要素进行归纳、整合,冀以希望该项研究成果能在城市未来的社区建设中发挥文化载体的功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今后的社区设计与建设。 就现状社区环境营造过程中缺失和未予重视的部分,给予提示并希望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