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航道淤积机理研究
【6h】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航道淤积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的研究综述

1.3波流共同作用下挟沙能力的研究综述

1.4海岸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1.5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航道淤积研究进展

1.6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有限掺混长度理论

2.1有限掺混长度理论

2.2有限掺混长度理论应用——单向水流作用下的悬沙分布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波浪及波流共同作用下悬移质含沙量的分布

3.1波浪作用下悬移质含沙量的分布

3.2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研究

3.3波流共同作用下悬移质含沙量的分布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考虑底部高含沙影响的三维泥沙数学模型

4.1三维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4.2三维泥沙数学模型的验证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机理的模拟研究

5.1航道淤积机理

5.2模拟方案的确定

5.3航道淤积模拟结果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的挟沙能力模型

6.1潮流挟沙能力

6.2波浪挟沙能力

6.3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挟沙能力

6.4挟沙能力参数的确定与初步验证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与航道淤积强度的研究

7.1概化粉沙质海岸及其泥沙运动的数值模拟

7.2潮流和波浪的模拟

7.3含沙量横向分布

7.4航道淤积强度的估计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8.1本文主要结论

8.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粉沙质海岸港口建设的发展,粉沙质海岸泥沙问题,特别是航道淤积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本文针对粉沙质海岸泥沙特点,对泥沙悬浮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考虑底部高浓度现象的悬沙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改进了三维泥沙数学模型,并对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此外,本文还对概化粉沙质海岸悬沙横向分布和航道淤积规律进行了分析。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基于有限掺混长度理论对水流作用下的悬沙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模型建立过程中,分析了紊动漩涡与掺混长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同时满足紊流相似假说和掺混长度理论的泥沙掺混长度分布公式。
   2、对波浪作用下泥沙悬浮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全水深悬沙垂线分布模型。依据Lamb等高浓度含沙水体实验结果,着重对波浪作用下高浓度水体的紊动强度分布、掺混长度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上,采用紊动制约函数直接修正扩散系数的方法,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考虑高浓度现象的悬沙浓度垂线分布模型,与多家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3、利用本文建立的波流共同作用下考虑高浓度现象的悬沙浓度垂线分布模型,对Wai和Jiang开发的三维泥沙输运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应用于航道淤积模拟研究。
   4、以概化粉沙质海岸大风过程航道淤积为例,针对悬移质特别是高浓度含沙水体在航道淤积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强浪是形成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的根本原因,8级向岸大风作用下,浅滩上含沙量大于20kg/m3的水体厚度可达0.8m-1.25m。泥沙运动轨迹模拟结果表明,航道淤积主要是底部高浓度水体在航道内不平衡输沙所造成,上部泥沙几乎不起作用。另外,推移质输沙也不是主要因素。
   5、根据破波带内外波能演化规律,对波浪挟沙能力公式进行了改进,考虑了波浪破碎产生的紊动对挟沙能力增大的影响,所建立的公式反映了长周期波挟沙能力大的特性,并通过收集的资料确定了公式中的系数。
   6、利用文中建立的挟沙能力模型对概化粉沙质海岸上波浪因素对泥沙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岸滩平缓的粉沙质海岸,除了紧靠岸边的区域外,波浪底部剪切力是泥沙悬浮的主要因素,而波浪破碎的作用较为有限。
   7、在高浓度水体悬沙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简化计算公式,航道淤积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可以合理反映粉沙质海岸淤积强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