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6h】

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聚落形态

1.1.2 社会结构

1.1.3 表征

1.2 聚落形态与“社会—空间”研究综述

1.2.1 国外聚落形态与“社会—空间”研究

1.2.2 国内聚落形态研究与“社会—空间”研究

1.2.4 空间理论与“社会—空间”问题研究与评述

1.2.5 “社会—空间”研究面临的问题

1.3 研究缘起与相关学科启示

1.3.1 研究缘起

1.3.2 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启示

1.4 论文构思及研究框架

1.4.1 构思

1.4.2 研究框架和步骤

1.4.3 材料获取

1.5 小结

第二章 传统聚落社会结构空间化的理论分析

2.1 传统聚落社会结构空间化的实例(不同层次):

2.1.1 下岬村住宅——从“南北炕”到“单元房”

2.1.2 北方城村

2.1.3 本节小结

2.2 传统聚落社会结构空间化问题的本质分析

2.2.1 社会结构延续的矛盾与手段

2.2.2 空间性的层次

2.2.3 空间实践研究框架

2.3 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

2.3.1 抽象的结构与结构的抽象

2.3.2 社会空间与聚落空间的相对位置

2.3.3 聚落结构的拓扑分析

2.4 社会结构对聚落结构自身调整性的差异

2.4.1 社会结构改变

2.4.2 聚落形态改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分析

3.1 传统聚落社会结构的历时变迁

3.1.1 宗周建国与秦汉时期

3.1.2 唐宋社会剧变城市里坊消解

3.1.3 明宗族统治成为基层政治主旋律

3.2 传统国家结构的特征分析

3.2.1 传统聚落社会是“上分下治”的结构

3.2.2 村落共同体

3.2.3 聚落的规模

3.3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特征分析(共时)

3.3.1 群结构

3.3.2 传统社会的“网”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传统聚落形态分析

4.1 聚落的空间结构抽象—聚落的结构和要素

4.1.1 空间的抽象和描述

4.1.2 聚落的要素

4.1.3 聚落的道路结构

4.2 基于结构主义抽象的聚落结构分析

4.2.1 空间层级关系(群结构)

4.2.2 空间次序关系(序结构)

4.2.3 空间拓扑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传统聚落形态对社会结构表征的实例解析

5.1 龙门镇

5.1.1 龙门镇概述

5.1.2 作为宗族结构表征的村落形态

5.1.3 作为家庭组织表征的住屋形式

5.1.4 宗族聚落形态表征社会结构的解析

5.2 暖泉镇

5.2.1 背景

5.2.2 聚落形态

5.2.3 暖泉的集市

5.2.4 瓮城中的建筑群

5.2.4 堡内居住组团

5.2.5 暖泉镇聚落形态表征社会结构的整体分析

5.3 拉萨城

5.3.1 历史背景

5.3.1 转经路线标示的次序结构

5.3.2 大昭寺与布达拉宫

5.4 北京城

5.4.1 墙限定下的层次结构

5.4.2 北京城与营国制度——礼制下的组构秩序

5.4.3 数字地图及其反映的空间特性

5.4.4 北京城市形态表征社会结构的特殊性

5.5 聚落形态表征社会结构的解析

5.5.1 传统聚落特性解析

5.5.2 结构整体性特征

5.5.3 转换规律(法则的联系)

5.5.4 自身调节性的关联

5.5.5 小结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一、古典原籍及注疏

二、地方史志及族谱

三、近当代学术论著

四、译著及外文论著

五、期刊论文

六、学位论文

七、网络资源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聚落研究关注的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居住”问题。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聚居生活方式的内在秩序规范着人的社会行为与生存空间,人的社会结构也物化为聚落形态得以表达。将聚落形态视为社会结构的表征,有利于以社会结构为匙,从“社会—空间”角度完整认识传统聚落形态,完善人类知识体系。
   目前,传统社会结构空间化研究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概括抽象与复杂的社会;2.概括“难以言说”的聚落空间;3.架起社会结构与聚落结构之间沟通的桥梁。社会结构与聚落形态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按结构主义的观点,均可视为结构体系,本文在研究中,借鉴结构主义对结构体系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比分析社会结构和聚落形态两个体系的相似与差异。试图通过理论抽象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接近其内在本质。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解决上述问题:
   一.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中“关系本位”的特点,在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基础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加以分析。
   二.在大量历史聚落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借鉴“群”、“网”、“拓扑”的数学概念,结合实例对于传统聚落形态做出分析,把握其结构规律。
   三.社会结构与聚落形态既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差异,很难用简单的图形或公式将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形象地表达,但可以借助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而间接感知。由于社会结构不可能在虚空中存在,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性,聚落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社会结构的空间性的体现——这反映了社会结构的某些特征,又是相对短暂社会关系凝聚的社会结构得以保持其延续性的关键所在。聚落形态的体系与社会结构存在着一定拓扑关系——而这种拓扑又不是简单的数学意义上空间中的形式变化,它的涵义超越了空间范畴。
   四.运用上述社会—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以龙门镇、暖泉镇、拉萨和北京为例,具体分析社会结构如何在一个聚落中实现空间化,并在其发展演变中持续地发挥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