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
【6h】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4论文创新点

1.5研究结构

第二章 概念释义及西方国家公众参与概述

2.1概念释义

2.2西方国家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2.3小结

第三章 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解析

3.1市民参与阶梯理论

3.2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概述

3.3公众参与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4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法规支持体系研究

3.5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研究

第四章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4.1概念释义

4.2公众参与法治机制

4.3公众参与回应机制

4.4公众参与教育机制

下篇——天津篇

第五章 天津建筑遗产概述及现状研究

5.1天津建筑遗产简介

5.2天津建筑遗产现状概述

5.3建筑遗产保护情况

5.4建筑遗产破坏情况

5.5小结

第六章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发展历程解析

6.1觉醒期(1980S——2003年)

6.2发展期(2004年——2009年)

6.3瓶颈期(2010——今)

6.4小结

第七章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实践解析

7.1个人参与——天津市民张强先生

7.2社团组织——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

7.3精英参与——专家学者

7.4非政府组织空缺下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7.5小结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同时,公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社会持续进步,建筑遗产保护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呼声逐渐加强。这既顺应了国际社会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趋势,也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一边是建筑遗产不断受到蚕食、消失在城市开发改造中;一边是公众参与阻力重重,政府自利化趋势明显,导致缺乏公众参与保障机制、非政府组织和非赢利组织发展缓慢、公众参与无序、专家“御用化”趋势、企业趋利现象明显等诸多不良现象。
  面对如此局面,笔者在研究西方国家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公共政策和市民社会的角度,对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及困境加以解析,找出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采用跨学科、走访、现场考察等方法,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加以研究与分析。
  其次,以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为例,通过对公众参与主体的采访、现场考察调研以及媒体报道分析等,对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加以分析研究,建立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一手档案。尤其重点分析研究了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可行性,结合天津市专门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修缮的国有企业——“整理公司”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实例,对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优势和社会责任加以重点研究。
  同时结合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案例,采用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是一门专业性强、深层次、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凭单一学科很难解决全部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历史学、法学、遗产保护等角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加以分析研究,从公众参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系统性全面的研究,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化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