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吡咯包覆锡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h】

聚吡咯包覆锡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锂离子电池简介

1. 2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

1. 3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

1. 4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

1. 5导电聚合物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1. 6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聚吡咯包覆锡颗粒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 1引言

2. 2实验原料及设备

2. 3实验部分

2. 4结果与讨论

2. 5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吡咯-锡基合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3. 1引言

3. 2实验原料及设备

3. 3实验部分

3. 4结果与讨论

3. 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锂离子电池的传统负极材料石墨的放电比容量仅为372mAhg-1。金属锡(Sn)的理论容量约为990mAhg-1,远远高于石墨的理论容量,并且安全性能高,成本低。但是当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在嵌锂和脱锂过程中会有巨大的体积膨胀(300%),从而导致电极中活性物质的粉化、脱落,致使容量迅速下降,循环性能很差。
  本论文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Sn纳米颗粒,并通过电流置换法制备了Sn-Cu中空纳米颗粒。通过化学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了聚吡咯包覆Sn纳米颗粒和聚吡咯包覆Sn-Cu中空纳米颗粒,得到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对于缓解体积膨胀有重要作用。壳结构能够防止电极材料的团聚与粘结,在充放电过程中避免电极材料的粉化与团聚,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护和稳定核的作用。将这种核壳结构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有望获得高的可逆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Sn纳米颗粒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均一,S n-Cu中空纳米颗粒中空结构明显,聚吡咯包覆效果显著,核壳结构明显。
  经电化学性能表征,Sn-Cu中空结构的纳米颗粒的恒电流循环性能远好于Sn纳米颗粒。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381.19mAhg-1远高于Sn纳米颗粒的58.64mAhg-1,经聚吡咯包覆后其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提高,放电比容量达到453.63mAhg-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