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债转股”退出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6h】

“债转股”退出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债转股”退出存在较大困难

2.1 具体表现

2.1.1 退出方式少

2.1.2 退出周期长

2.1.3 行政干预多

2.2 成因——“债转股”退出法律障碍多

第3章 “债转股”退出的宏观法律障碍

3.1 行政政策取代立法

3.2 银行持股行为与《商业银行法》冲突

第4章 “债转股”退出的微观法律障碍

4.1 股权回购退出方式的实施障碍

4.1.1 与股份公司限制回购股份的规定冲突

4.1.2 与公司减资程序中债权人的权利冲突

4.1.3 协议签订与公司股东决议程序冲突

4.1.4 “明股实债”的法律关系认定冲突

4.1.5 回购协议违约与履约冲突

4.2 对外转让退出方式的实施障碍

4.2.1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规定限制

4.2.2 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规定限制

4.3 挂牌上市退出方式的实施障碍——公开市场股票流通规定

第5章 “债转股”退出法律障碍的解决对策

5.1 宏观法律障碍对策

5.1.1 以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取代政策

5.1.2 修改《商业银行法》中的不适当条款

5.2 微观法律障碍对策

5.2.1 强化股权回购退出方式的监管

5.2.2 维持对外转让退出方式的监管

5.2.3 维持挂牌上市退出方式的监管

5.3 明确市场化原则,减少行政干预

5.4 创新退出模式

5.4.1 优先列后设置

5.4.2 增加业绩承诺及保证条款

5.4.3 产业基金和管理层回购退出模式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5年底,我国开始实施“去杠杆”,并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核心任务之一,市场化债权转股权是“去杠杆”的重要举措。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7: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自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债转股”共签约项目56个,涉及金额7095亿元,但成功落地的项目仅有10个,涉及金额734.5亿元,约占签约规模的10%。造成“债转股”落地慢的最主要原因是“债转股”的退出存在困难,具体体现在可选退出方式少、退出周期长、政府行政干预多三个方面,而上述问题的成因在于市场化退出存在较多的法律障碍,妥善解决这些障碍将加速完成“去杠杆”任务,对供给侧改革的整体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自90年代末我国首次实施“债转股”开始,“债转股”的退出就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法律障碍。宏观障碍为政策取代立法,银行持股行为与《商业银行法》冲突。微观障碍体现在各退出方式的实施上,在股权回购方式下,有五个问题:与公司限制回购股份的规定冲突、与公司减资程序中债权人的权利冲突、协议签订与公司股东决议程序冲突、“明股实债”的法律关系认定冲突、回购协议违约与履约冲突;在对外转让方式下,存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规则、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规则限制转让两个问题;在挂牌上市退出方式下,存在公开市场股票流通规则限制退出的问题。 2016年9月,国务院通过特批政策突破了《商业银行法》对本轮“债转股”的限制,但解决“债转股”退出的法律障碍需要更为系统的方式。在解决宏观障碍方面,应完善“债转股”法律体系,出台配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法律取代政策,修改《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持股的例外及退出期限条款。在解决微观障碍方面,首先应通过五个途径强化对股权回购方式的监管:在专项法律中明确回购后的减资义务,新增强制要约义务与“债转股”选择权,明确回购协议的决议程序,禁止“明股实债”行为,确定违约金计算方式;其次,为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他供给侧改革任务的完成,对于对外转让、挂牌上市两种退出方式,应维持目前的监管。在解决宏观及微观障碍以外,还应深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明确市场化的原则,减少政府过度行政干预;第二,探讨创新的退出法律模式:对“债转股”股权进行优先列后设置,增加业绩承诺及保证条款,创新产业基金和管理层回购退出模式。

著录项

  • 作者

    谢跃文;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法学(经济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安宁;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债转股; 法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