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心肌梗死时溶栓和抗凝治疗对血浆纤溶指标的影响
【6h】

急性心肌梗死时溶栓和抗凝治疗对血浆纤溶指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标本收集

(二)、人血浆总纤溶活力(GFC)的测定方法

(三)、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定量测定原理

(四)、人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的测定原理

(五)、人血浆PAI活性(PAI:a)的测定原理

(六)、人血浆t-PA抗原(t-PA:Ag)测定原理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治疗方案对AMI患者血浆GFC水平的影响

二、不同治疗方案对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三、不同治疗方案对AMI患者血浆纤溶酶原(PLG)水平的影响

四、不同治疗方案对AMI患者血浆t-PA水平的影响

五、不同治疗方案对AMI患者血浆PAI水平的影响

讨论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改变与意义

二、血浆纤溶酶原(PLG)水平的改变与意义

三、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的改变与意义

四、人体血浆总体纤溶活力(GFC)的改变与意义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急性心肌梗死时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与溶栓治疗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总体纤溶活力(GFC)、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在溶栓和抗凝治疗后的改变,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例首次确诊AMI患者,男性31例、女性11例,所龄31—78岁,平均年龄61.83±10.83.其中22例患者接受尿激酶栓并继以肝素抗凝治疗(溶栓组),另20例患者未予溶栓、只用肝素抗凝(肝素组).监测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即刻以及治疗之后0.5、6、12、24、72小时与7天时上述各项纤溶指标的血浆水平.结果:(1)溶栓药物能迅速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溶栓后0.5—12小时之间出现一过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而在24小是—第7天之间则出现超过溶栓前基值水平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