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承与更新: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史学
【6h】

传承与更新: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史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拙作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留美生研究民国史学的背景

一、学政难以两分的社会背景——以梁启超、胡适、顾颉刚为主的探讨

二、“新史学”思潮方兴未艾的学术背景

三、小结

第二章民国时期留美生研习史学阵容分析

一、研习史学的群体概貌

1、启蒙教育

2、留美原因

3、留美院校

二、政策导向与整体阵容的变化

1、留学政策与“实用性”观念

2、教育政策与归国留美生研习史学队伍的变动(以对文法诸科的教育政策为主)

第三章“范式”更新:留美生与新的史学发展

一、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史料和史料观

1、留美生与中国史料的保存和利用

2、考古发掘与新旧史料观的差异

二、留美生与史学科学方法的探求

1、“赛”先生在清末民初的发轫

2、科学主义的泛化与留美生对史学科学方法的追求

三、《中国哲学史大纲》之于民国史学的范式意义

第四章留美生与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一、锄头考古学家与中国考古学

二、梁思永对中国考古学的成就

三、小结:从疑古到考古的演进

1、古史辨对古史观系统的冲击

2、留美生与现代考古学的发轫

第五章留美生与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学科化发展研究

一、从时务学堂到《京师大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的学科信息

二、留美生对史学学科建设的参与与史学发展趋向的变化(以抗战前为主的讨论)

三、教材与教法:留美生教学实践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传承中的创新——留美生历史学研究的个案解析

一、以史学为训练的胡适之

1、求学道路与学术经历

2、疑古学派核心人物及其观点

3、胡适的史学成就及其影响

二、雷海宗:一生以史学为职志

1、雷海宗的教学和科研经历

2、斯宾格勒信徒的创新

第七章民国史学研究的纵深化——留美生与民国时期史学期刊研究

一、民国时期专业史学期刊的出现及史学界的变化

二、留美生对史学期刊参与的一般情况

三、留美生在史学期刊中角色的个案分析

1、齐思和与《燕京学报》

2、陆懋德20年代在《清华学报》上的文章取向

第八章民族主义的内驱力:留美生与历史学本土化

一、实验主义历史哲学的困厄(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在民国境遇的研究为主)

二、“新人文主义学派”与“战国策派”的学理趋向

1、“新人文主义学派”的学术选择

2、“战国策派”:学理与现实的统一

三、胡适的学术转向及其之于史学本土化的启示

第九章比较与困惑(代结语)

一、“土生土长”与留洋的盛行——以陈垣为例的探讨

二、留欧个案:傅斯年的史学成就

三、小结

附录一 主要留美生毕业院校、年月、论文等统计表

附录二矢志不渝的治史情怀——杨生茂教授访谈录

附录三20世纪初及民国期间史学学术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与晚清相比,中西学术在民国时期真正有了一个对叠、交融的平台,中国史学作为中国学术中的“重镇”,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留美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这批治史者是真正具有现代品格且远察欧美之实、近观中国之情的动力群体,因此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生力军。也正是这一群体继承发扬了传统史学的学术精神,同时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创了史学的一个新时代,因此,该文系统地利用期刊、报纸、日记、回忆录、文集、档案等等一手资料,用比勘、对校的方法,试图对留美生之于民国史学作一较为系统的探讨,以期有利于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该文除绪论外,分九章。 第一章对留美生研究民国史学的背景进行了阐述。如果说作为两代学术中心的梁启超和胡适始终处于学术和政治的矛盾之中的话,那么“纯书生式”的顾颉刚也不时受到政治的干扰则很能说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关系。虽然清末民初经历了“新史学”思潮的洗礼,但史学界乃至整个学界留待解决的问题也还不少。 第二章从启蒙教育、留美原因、留美院校等方面概览了留美生的全貌,并且对当时的教育政策对留美生整体队伍变动的影响作了分析。 第三章是对留美生史学研究“范式”创新的研究。这种创新不仅表现在他们在史料观上超出了以往金石学家的眼光,而且在寻求史学领域的科学方法方面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章还选取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强化留美生在民国史学发展方面的“范式”意义。 第四章考察了留美生与民国时期考古学的发展。这其中李济、梁思永等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他们真正引领中国考古学走上了现代之路。 研究留美生与民国的史学不能忽视他们之于史学学科化的发展,因此,在介绍清末民初史学学科信息的前提下,第五章探讨了留美生对史学学科建设的参与与史学发展趋向的变化,同时,通过他们教学实践的实证分析来深化这一主题。 第六章以胡适、雷海宗为个案,通过对他们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强化留美生在研究民国史学过程中的“传承与更新”主题。 第七章不仅研究了留美生对史学期刊参与的一般情况,而且通过对齐思和与《燕京学报》、陆懋德20年代在《清华学报》上的文章取向等方面,说明了留美生把民国史学推向了纵深化。 史学研究的最终依归该是“本土化”的方向,而促动这种研究的“内驱力”恰恰是民族主义。 第八章因之分析了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在民国史学界的困厄,“战国策派”、“新人文主义学派”学理与现实的抉择等相关问题。 第九章又选取了“土生土长”和留欧生的个案——陈垣和傅斯年为例分别进行了研究,旨在更好的还原留美生这一群体研究民国史学的思想原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