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叙事性文本中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的新拓展
【6h】

叙事性文本中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的新拓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

引言

第一章: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拓展的理论溯源

1.1研究现状和理论背景

1.1.1文学性在文艺学研究中的新位置

1.1.2综合性研究叙事文本中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已成为新趋势

1.2实际操作批评话语的建立手段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个案分析Ⅰ——《长恨歌》中社会文化内涵和文学性关系之研究

2.1语言与意象:还原与怀旧、重构与想象

2.2客体世界:探究其认可的空间及其力量之源

2.2.1日常景观的审美性

2.2.2社会变幻的无常性直接融入文学审美的对象之中

2.3形而上精神世界建构层面

2.3.1对于忧伤的抵抗

2.3.2精神之塔的营建:

第三章:个案分析Ⅱ——《纽约客》中社会文化内涵和文学性关系之研究

3.1文化冲突所构成的客体世界层面

3.1.1对于“主体”身份的探索

3.1.2作家的文化认同情怀

3.1.3多重文化幻象下的生存所构成的文学审美世界

3.2人性高度所呈现的精神关怀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叙事性文本中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的新拓展——以王安忆《长恨歌》和白先勇《纽约客》为个案本论文基于对社会文化内涵和文学性关系拓展的理论之上延展而开的,并以两个个案分析来进行论证,同时试图对理论进行延伸,从而将社会文化内涵在叙事性文本中转化为文学性的机制进行述说,展示不同的层次上文学性寄予的姿态各不相同。同时融合作家研究与文本研究,结合文本研究和阅读研究,将广阔的研究在这样一种理论灯光的聚焦下融合在同一个文本之中。对于文本的存在进行了开放性的揭示。 具体讲来,这种思路从何而来?我们都知道,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文学性置于中心的现实业已引起广泛关注,对于文本的研究着意从文学性出发,亦暗合当代审美化组织原则的社会。交叉研究也成必然。进一步而言,社会文化也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重新认识后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又为封闭性文本分析方法注入了新的突破活力,从各种思路包括语言学、结构学、女性、伦理、政治意识形态等更广阔视野里进行叙事文本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正是这种趋势之所呈现。因此,开放型的研究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的关系恰是综合之上并对其进行一次集成的综合性研究思路。 在研究和论证的方法上,本论文选取了两个个案,将其重新悬置,于接受视野里重新考察其如何满足了当时以及当下的精神文化需求,参照大的文化方面,结合具体作家分析和文本分析,力图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结论,从文本多层次存在为逻辑起点,到社会文化寄寓在各层次上所呈现出的文学性和审美特征,从其文本自身的自爆的矛盾特征到不同接受领域里的互相冲突,展示出文本存在自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审美特征的多层次性。 总之,在这样一种研究思路的引领下,紧紧追踪“社会文化内涵转化为文学性”这个关键问题,我们发现社会文化内涵在叙事性文本中转化为文学性是融合了大的文化批评以及具体的文本批评,分析和评价相结合,并对这种文学性的生成机制与社会文化趋势和审美需求之间的互相促生关系进行展示,同时我们社会文化内涵以不同的方式寄寓在文本的不同层次上,其之间并不总是融合一致的,矛盾性是其常态。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对这一课题所实现的新拓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