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固定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分离弧翼状钢板的有限元分析
【6h】

内固定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分离弧翼状钢板的有限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页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一节实验材料

2.1.1实验材料:

2.1.2实验设备:

第二节测试方法

2.2.1已完成的生物力学测试:

2.2.2钢板评估标准:

2.2.3钢板变量参数设定:

第三节实体建模

第四节ANSYS前处理参数的确定

2.4.1定义单元类型:

2.4.2划分有限元网格:

2.4.3确定边界条件和加载模式:

2.4.3确定参数是否合理:

2.4.5数据计算:

第三章实验结果

第一节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3.1.1抗弯曲载荷应力分布结果:

3.1.2合抱力实验模应力分布结果:

3.1.3扭转实验模拟计算结果:

第二节抗弯模拟计算结果

3.2.1圆孔数量变化结果:

3.2.2中心圆孔半径变化结果:

3.2.3板横截面变化结果:

3.2.4板长变化结果:

3.2.5不锈钢与钛合金对比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一节新型弧翼接骨板的优点设计

第二节有限元理论及有限元方法

第三节研究的不足

第五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综述(附)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新型内固定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分离弧翼状钢板(简称弧翼钢板)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在不同载荷情况下钢板局部受力情况,为钢板设计的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用三维绘图软件建立钢板实体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在微机上根据已经提供的钢板生物力学数据计算钢板承受弯曲载荷、扭转载荷以及抗弧翼合抱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根据不同设计变量下的钢板计算数据,显示不同载荷下钢板呈现的不同受力状况。 结果:1.应力分布:垂直方向对弧翼钢板施压时,弧翼钢板主体主要应力集中区域呈现以中心圆、近端两圆为中轴的纵“8”字形分布,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弧翼与钢板主体上表面的四个交汇点;固定钢板主体对弧翼横向施压时,应力主要集中在弧翼的中下段、弧翼与板主体相交部位、中心圆边缘,最大应力处于弧翼中下1/4的两背侧边缘;扭转钢板时,应力最大区域集中于中心圆沿纵轴方向两侧切点。 2.抗弯模拟计算结论:(1)圆孔数量:随圆孔数量由少到多,钢板最大应力呈增大趋势,钢板最大位移呈增加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仅有中心孔的钢板应力分布为沿圆四周向弧翼方向伸展的蝴蝶形,有三个孔的钢板应力分布与标准设计差异不明显,应力值处于安全范围,增加圆孔减重的设计合理。 (2)中心圆孔大小:钢板中心孔内侧圆半径增加时,板最大应力点及最大位移呈减低趋势,减低幅度较小,应力分布与标准设计差异不明显,应力值处于安全范围,可以考虑增加内侧表面圆的大小。 (3)板主体截面形状:钢板截面为弧形时比方形时最大应力增加,但位移略减低,两者应力分布不同,前者更集中于弧翼与主体相交的边缘及边缘的延伸,难以评价两者优劣。 (4)材料变化:钛质板与不锈钢板相比受到损坏时的弯曲外力差别不明显,选用弹性模量适当的材料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5)板长:板长由34mm(每隔3mm)变化至46mm时,最大应力值呈增大趋势,最大位移呈增大趋势,应力分布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板长的增加,应力和位移变化的幅度逐渐减小,因此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板长。 结论:1.有限元分析清晰的显示了弧翼钢板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最集中部位为弧翼与钢板主体上表面的四个交点以及中心孔处。 2.有限元分析验证了钢板多孔设计的优点。 3.有限元分析为内固定板的材料选择提出了参考要素。 4.有限元分析为内固定板的长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