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郡县制变迁与有关政论研究——以秦代至清朝末年为主要视域
【6h】

郡县制变迁与有关政论研究——以秦代至清朝末年为主要视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郡与县

一、郡县起源原因诸理论的历史考察

二、先秦郡县起源的时间与地区问题

三、先秦郡县模式与各国设置郡县概况

四、先秦郡县性质思考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

一、郡县制度的确立

二、秦汉郡县制度的内涵

三、秦汉郡县制度的外部环境

四、秦汉郡县设置思想与设置详情的探讨

五、贾谊等有关政论在西汉由郡国并行到郡县主导演进过程中作用的考察

六、秦汉时期郡县制度特点分析

第三章、魏晋至唐宋期间郡县制的变迁

一、州成为国家一级地方行政政区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县制

三、隋朝、唐朝及宋朝地方行政设置概述——兼及隋道行台唐道使宋路监司

四、魏晋至唐宋期间因避君讳君恶更名的州县

五、魏晋至唐宋期间郡县制有关政论述评

六、有关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元明清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嬗变与发展

一、元代地方行政的省、路(府)、州县制

二、明清两朝的布政司、府、县三级地方行政制

三、元明清时期设立地方行政政区动机与实质的分析

四、元明清时期郡县制度有关政论考察

五、王夫之郡县制若干观点评议

六、晚清时期联邦制与地方自治思想的引进与试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上世纪以来有关论著对秦代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核心内容郡县制所进行的研究筚路蓝缕、新见迭出,成就斐然。然而,对郡县制内部细部行政设置与总体构成的研究,对其历史作用与本质性质的研究,以及郡县制与其外部环境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全面展开与深入进行。另外,研究郡县制的历史作用与本质性质离不开前人对郡县制度的认识、分析与评价。这些观念性的社会文化成果,我们可以统称之为郡县制度有关政论。郡县制度与郡县制度有关的政论二者虽然有制度本体与理论评议的区别,但又互相影响彼此促进不可分割。因为,制度是物化了的观念,思想观念也是潜在或正在形成中制度的理论基石。制度与思想观念二者难以截然二分。对郡县制度有关政论的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尚无人深入进行过,因而尤其需要全面深入地开展。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获包括:一、考察先秦齐、楚、晋诸国与秦国所设立县的同与不同,揭示了先秦秦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社会基层的被高度重整与严密编组,先秦秦国的县才是后来秦朝郡县制制度层面的真正源头;二、在考察具体史实的基础上区分了先秦郡、县与后来秦朝建立之后所实行郡县制的同与不同,明确了郡县制的定义与确立时间;三、研究郡县制的主要内涵及根本性质。其内涵包括郡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县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同时也包括县之下的乡里组织等;四、考察郡县制的外部环境。郡县制外部环境包括立于其上的所有中央行政设置及其制度安排,同时也包括当时的社会法律体系与郡县行政运作法规;五、考察了秦朝之后郡县制度的变迁。包括考察秦朝之后历代郡级行政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秦朝之后历代县级行政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也考察了秦朝之后历代郡县制度外部环境的变化。遵从历史惯性,汉代至明清郡县制度在总体趋势上,它的基本走势是对社会控制的进一步泛化,是专制权力效能的逐步递增而不是递减;六、比较详细地考察了涉及郡县制度的有关政论。郡县制度的有关政论,包括前人关于先秦时期郡、县起源的议论;有关秦朝实行的郡县制的源头的议论;有关郡县制政治与社会功能的议论;郡县制度之下的郡与县,其行政区划划分出发点与目的的有关议论,以及关于郡县制度性质与历史作用的评说等。 另外,本论文认为尽管表现曲折隐蔽,但该历史时期内社会精英人物中要求摆脱专制权力控制的地方分治、联治思想与愿望,始终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在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有该思想者始终没有占到上风.,未能成为政治事实而已。

著录项

  • 作者

    万昌华;

  •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治安;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官制;
  • 关键词

    郡县制; 政论; 先秦; 清朝末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