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6h】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选题依据和撰写思路

四、对本文论题的两点界定

第一章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现代转型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美术革命思潮

第二节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和美术教育实践

第三节 新式教育体系的引进与美术留学生的贡献

第二章 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与写作的外来范式影响

第一节 “美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第二节 “日本模式”的影响

2.2.1 “日本模式”对中国影响的途径

2.2.2 “日本模式”影响的体现

第三节 “德国模式”的影响

2.3.1 风格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2.3.2 美术考古学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2.3.3 美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第三章 影响民国时期美术史写作现代性转型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进化论与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

第二节 疑古思潮与新生考古学的影响

第三节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美术史写作

第四章 民国时期现代形态美术史学的建立

第一节 传统美术史观的现代转型

4.1.1 美术起源的英雄史观的瓦解

4.1.2 美术史观由传统伦理本位转移到审美本位

4.1.3 民族主义美术史学观的开拓

4.1.4 进化的美术史观的形成

第二节 现代美术史写作模式的建立

4.2.1 研究人员、撰述形势、研究方向、研究资料、著述范围、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

4.2.2 再论美学研究方法应用

4.2.3 艺术心理学方法的运用

4.2.4 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 民国时期现代美术史学的特点和意义

4.3.1 体系性和系统性

4.3.2 开放性和现代性

第五章 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的专题研究

第一节 关于美术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对文人画正统观念和南北宗论的批判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西学东渐和社会的变革,美术史研究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大的变化,20世纪以前,中国的美术史著述是古典形态或传统形态的,民国时期是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改步变古的时期,姜丹书、陈师曾、滕固、傅抱石等美术史家撰写了一批中国美术史著作,对中国现代形态美术史学的建立起到了开创作用。这批美术史著作对当时美术院校的美术史教学、普及美术史知识和深化美术史研究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史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对民国时期的美术史学现代转型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有完整、成体系的专著问世,现有的研究成果只能说明民国时期的美术史研究的已经具有现代形态,而缺乏对美术史学如何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这一过程的研究,也缺乏对民国美术史学的史观和研究方法的系统梳理和研究。本论文选择了民国时期“美术史学如何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这样一个研究视角,分为五章进行论述,前三章系统探讨中国的美术史研究和写作如何从古典转变为现代形态这一过程的:第一章主要论述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的思想文化背景;第二章力图廓清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与写作的外来范式影响,从“美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美术史研究中“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分析影响民国时期美术史学写作现代性转型的史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分为进化论与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疑古思潮和新生考古学的影响、唯物史观指导下的美术史写作三节进行论述。第四章主要从民国时期形成的现代形态的美术史观与传统美术史观的区别,现代形态美术史写作模式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形态美术史学如何确立,并分析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的特点和意义。第五章从民国时期关于美术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对文人画正统观念和南北宗论的批判等方面进行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的专题研究。
  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作一宏观、系统的研究,深入挖掘民国时期美术史学资源,就前人研究中未曾深入的方面进行系统探讨,力求揭示美术史学现代转型的发展过程,凸现民国美术史学的价值,并深化美术史学学科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