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人女性的成长与创伤:《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的精神分析解读
【6h】

黑人女性的成长与创伤:《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的精神分析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Causes of Disintegrated Self

Ⅰ.Distorted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Ⅱ.Unsatisfactory Relations with the Community

Chapter Two Protagonists’ Disintegrated Self

Ⅰ.Inconstant Boundaries between Self and Other

Ⅱ.Inner Wbrld as a Shelter

Chapter Three Rebirth or Destruction

Ⅰ.Role of Maternal Love

Ⅱ.Role of Communal Love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在《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托妮·莫里森表现了对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发展和创伤的关注。本论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特别是运用客体关系理论,来阐释这两部小说中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扭曲的母女关系和不良的他者关系给小说中的主人公所造成的创伤。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同重要他者的关系对个体的自我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这两部小说中,四位主人公,波琳,佩科拉,赛丝和丹芙均因为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扭曲的母女关系和不良的他者关系而未能形成健全的自我。结果,她们都不能很好地维持自我和他者的界限,而且,她们把内心的世界作为避难所,从幻觉和幻想中寻求补偿。然而,两部小说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在《宠儿》中,丹芙和赛丝因为重获母爱和社区的爱而获得新生,而母爱的重获则归功于母女的和解以及母性角色的补偿。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和波琳却因为没有重获母爱和社区的爱而走向毁灭。两部小说截然不同的结局揭示了母爱和社区的爱对美国黑人女性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