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互动机制研究
【6h】

中国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互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数据说明

1.2.3 论文的结构

第三节 文章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我国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差距测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理论评述

2.1.1 国外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进展

2.1.2 国内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进展

2.1.3 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4 对当前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简单评论

第二节 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差距的测算方法

2.2.1 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

2.2.2 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差距的测度指标与测度方法

第三节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2.3.1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

2.3.2 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

2.3.3 农村和城镇地区收入差距

第四节 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现状:三种人力资本基尼系数

2.4.1 教育年限基尼系数的变化

2.4.2 教育经费基尼系数

2.4.3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差异

第三章 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互动机制——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文献的简单回顾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的起点

3.2.1 技术进步与城乡内部收入差距

3.2.2 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的变化

第三节 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3.3.1 模型假设

3.3.2 两种类型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

3.3.3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第四节 人力资本差距与收入差距

3.4.1 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城乡内部收入差距

3.4.2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与劳动力市场结构

第五节 失业、劳动力城乡流动与收入差距

3.5.1 失业与收入差距

3.5.2 劳动力城乡之间转移与收入差距

第六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互动机制——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机制

4.1.1 引言

4.1.2 农村内部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形成——理论分析

4.1.3 计量模型选择、相关数据说明与实证结果分析

4.1.4 简要结论

第二节 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相互作用机制

4.2.1 引言

4.2.2 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4.2.3 计量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2.5 简要结论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制分析

4.3.1 计量模型形式与相关数据说明

4.3.2 实证结果分析

4.3.3 简要结论

第五章 人力资本形成与中国改善收入差距的路径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与Mincer收入方程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本形成的宏观数据分析:1990与2000

5.2.1 引言

5.2.2 相关文献综述

5.2.3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5.2.4 实证结果分析

5.2.5 1990与2000年人力资本形成比较与相关结论

第三节 城镇人力资本形成:2003年城镇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5.3.1 CGSS(2003)数据说明

5.3.2 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

5.3.3 城镇人力资本形成

第四节 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以2003年的天津农村为例

5.4.1 天津农村家户调查(2003)数据及其处理说明

5.4.2 四种收入方程的适用性调整说明

5.4.3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果的比较分析与改善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

5.5.1 宏观与微观数据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5.5.2 城乡之间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论文主要结论

6.1.1 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结论

6.1.2 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互动机制的实证分析结论

6.1.3 理论与实证结果的比较分析

6.1.4 教育等因素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 改善收入差距、提高人力资本的政策建议

6.2.1 合理利用收入差距,促进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良性互动

6.2.2 合理分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的创新

附录 地区收入变动性研究——测度不平等程度的一个补充

一、地区间总体收入变动性

二、城乡人均收入变动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收入分配一直是理论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已有的文献从不同角度出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增长—同增长的还有居民收入差距。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我国收入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结论与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对于收入差距的成因,除原有的劳动力就业以外,理论界还从制度、金融发展、对外经济等多角度进行阐释。1990年代中期以后,新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何剔除技术进步而真实反映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新热点。国际上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对人力资本指标的选取已从研究人力资本数量发展到人力资本质量,从研究人力资本的水平发展到研究人力资本的结构,从研究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单向决定关系,发展到研究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这些研究为中国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将国际上的理论直接套用于我国的实际,而必须以中国经济发展特征为依据,才能得出有的放矢的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国内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数量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层面上,与国际上还有一定差距,这就成为本文的选题依据。中国的人力资本质量与人力资本差距(结构)作用于收入差距的机制是什么?收入差距又是怎样反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在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互动过程中,技术进步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人力资本差异是怎样形成的?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也构成了本文的主线。
  本文的贡献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证研究,第一,在研究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时,不是单纯研究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形成的作用,而是侧重研究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第二,本文从两个方面拓展了Acemoglu(2001)的研究成果。其一,将Acemoglu(2001)的模型拓展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二元经济条件下,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模型,扩大了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其二,将人力资本决策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将由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解释收入差距的单向决定关系模型,发展为由技术进步条件下人力资本和收入差距双向影响的互动模型,使原有理论更加完善。
  以上两点是本文的理论创新,本文在实证方面的贡献包括三点。首先,综合研究人力资本存量的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结构(差距)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作用不完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一面,它激励了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也为缩小收入差距奠定了基础。其次,在考察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中,将技术进步指标纳入计量分析,以剔除其对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的影响,真实描述二者的真实关系。最后,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分析宏微观教育收益率的差异,为教育投资来源提供了依据。除此以外,本文还探讨了不同教育等级对人力资本形成贡献的差异,从而为当前教育投资和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以及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并依据已有的研究测算中国当前的城乡之间与城乡内部的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差距。在度量人力资本差距时分析了不同人力资本指标的优劣,对人力资本数量与质量差距进行了详细的测算。
  第三章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特征,构建了一个适合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
  第四章则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收入差距与农村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差距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与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城乡加权法计算得到的总体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第五章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力资本差异形成的机理。在把握收入方程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各要素的贡献,通过计量分析总结比较我国几种人力资本形成模式。
  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度保持收入差距,选择适当人力资本形成模式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差距的缩小,最终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人力资本差距缩小,收入分配逐渐平等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