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妥协的因果解释——论维果茨基的言语思维学说
【6h】

不妥协的因果解释——论维果茨基的言语思维学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维果茨基心理学研究的起点

第一节 维果茨基艺术心理学的反射学进路

第二节 维果茨基对条件反射学说的分析

1.2.1 争取共同运动区原则——反射的协调机制

1.2.2 行为中的优势原则

1.2.3 条件反射的形成

第三节 维果茨基对本能——情绪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 维果茨基的哲学观

第一节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矛盾——解释与描述问题

第二节 维果茨基对历史上主要情绪理论的分析

2.2.1 维果茨基对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分析

2.2.2 维果茨基对丘脑理论的分析

2.2.3 维果茨基对两种情绪理论的比较分析

2.2.4 詹姆斯有关高级情绪论点的内部矛盾

2.2.5 新旧理论的共同的窠臼

第三节 主要情绪理论与笛卡尔激情学说的关系

2.3.1 外周理论与笛卡尔学说的关系

2.3.2 其它情绪学说的笛卡尔主义性

第四节 现代心理学危机的笛卡尔根源

2.4.1 解释与描述心理学在笛卡尔学说中的先天根源

2.4.2 情绪历史解释的失败

第五节 从斯宾诺莎哲学的反笛卡尔性看解决问题的出路

2.5.1 斯宾诺莎对实体与身心问题的看法

2.5.2 笛卡尔有关身心问题的观点——平行论

2.5.3 笛卡尔与斯宾诺莎对激情与意志关系的论述

2.5.4 笛卡尔对意忐和激情关系的自然解释

2.5.5 笛卡尔和詹姆斯有关情绪无意义的论点

2.5.6 解决问题的出路

第三章 维果茨基对情绪与理智关系的探讨

第一节 情绪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情绪与理智的关系

第三节 意志与言语思维

第四章 维果茨基的言语思维学说

第一节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4.1.1 历史主义

4.1.2 什么是高级心理机能?

4.1.3 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文化起源理论

4.1.4 归结:活动理论

第二节 自体刺激与言语思维

第三节 高级心理机能的成长历程

4.3.1 混合思维阶段

4.3.2 复合思维阶段

4.3.3 潜在思维

第四节 概念发展的本质

4.4.1 知觉组织原则——抽象的机制

4.4.2 概念等同律

4.4.3 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维果茨基(Vygotsky,1896-1934)这位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的前苏联心理学家,其毕生志愿便是要不妥协地坚持因果解释的原则,来对包括理智、意志、情绪等各综合因素在内的整个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一元化的科学解释,以建立其心目中的“科学的心理学”。
   维果茨基认为,现代心理学危机中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心理学的解释问题和描述问题的对立,而要真正理解现代心理学的这一危机,则只有从挖掘现代心理学在其历史发展中所贯彻始终的哲学基础入手。
   维果茨基的这种“哲学追溯”是从对情绪理论的历史回顾开始的。经过对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学说以及笛卡尔哲学、斯宾诺莎哲学等一系列极具哲学意味的历史考察,他在笛卡尔思想中看到了现代心理学困境的根源,并在斯宾诺莎哲学中找到了突破笛卡尔二元论,进而摆脱现代心理学困境的启示。以此为凭借,维果茨基也诊断出了早先情绪理论的症结,并获得了在更彻底的意义上解释人类情绪现象的启示。
   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人类的情绪机制,维果茨基通过对现代学者实验研究成果的借鉴,创造性地将情绪现象置入由理智、意志等多重因素所组成的综合心理结构中,并坚持使用一元论的因果原则来对这一结构的内在机制进行说明。在这种全新的科学建构活动中,以“言语思维”为主导的人类行为成为了驱动情绪机制的终极原因。而正是注意到“言语思维”在塑造人类整体心理过程中的作用,使得维果茨基对人类情绪现象的研究同他著名的“言语思维”理论联系起来。可以说,维果茨基对于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即言语思维的重视是与他坚持一元的因果原则来对情绪现象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其他人类心理活动进行的说明是同时进行的,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维果茨基提出的言语思维学说,也就是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对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作为人类交往的工具经历了由社会文化到个人心理的内化的过程。而也正是言语思维在人类心理活动中所占据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才使得人类具有了区别于低级动物的高级心理机能。而这种以“言语思维”为特点的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在人类个体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经历了特点迥异而又互为关联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个体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恰好可以展示作为人类思维之核心部分的概念发展的本质。而维果茨基有关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即言语思维发展过程理论的丰富内涵也可以给我们对某些重要哲学问题的解答带来灵感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