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区域经济集散效应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h】

中国区域经济集散效应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分析框架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内容和分析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理论依据和定性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集散效应的理论依据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2.2.3 “极化一涓滴”效应理论

2.2.4 “中心一外围”模型

2.2.5 梯度转移理论

2.2.6 倒‘‘U”理论

第三节 集散效应的定性分析

2.3.1 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分析

2.3.2 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分析

2.3.3 集散机制的定性分析

第三章 基于SVAR模型对集散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与假定

第三节 统计性描述及单整检验

第四节 协整检验与长期关系

第五节 京津冀集散效应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六节 长三角集散效应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计量结果分析

第一节 脉冲效应分析

第二节 方差分解

第三节 集聚与扩散冲击的分离

第四节 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力量: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结合实际,解释和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集散机制问题。
   本文以我国两大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为研究对象,运用两变量的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两个方面分析了两大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的集散效应问题。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研究的目标、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是相关的理论依据,包括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集散理论等。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包括模型的建立、数据来源的介绍和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及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计量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判断。运用了脉冲响应、方差分解、以及时间序列中的动态分离方法,从而结合我国实际,对两大区域中的集散效应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建议。结合前面分析的实证结果,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带提高扩散能力提出理论参考。
   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集聚效应冲击对京津冀的中心城市北京的经济”增长起到主要作用并且作用持久,扩散效应冲击在京津冀的区域内较弱。京津冀地区仍处于集聚阶段(2)扩散效应冲击对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贡献率越来越趋于主导控制作用。集聚效应冲击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率一开始起主要作用,但渐渐的退居次要地位。长三角地区已经处于扩散阶段。(3)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上海的集散力量要大于北京,所以长三角的整体区域发展也好于京津冀地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