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诗学“空”范畴研究
【6h】

中国诗学“空”范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的“空”

第一节 作为一般语词的“空”

第二节 作为佛学范畴的“空”

1.2.1“空”自何来:印度佛学之空

1.2.2 范畴的生成:中国佛学之空

第二章 诗学“空”范畴的生成

第一节 从佛学之“空”到诗学之“空”

2.1.1 诗学“空”范畴生成起点考辨

2.1.2 诗学“空”范畴佛学渊源析证

第二节 诗学“空”范畴生成原因探析

2.3.1 北宋时期中国佛学“空”思想的精熟圆备

2.2.2 文人对佛学“空”思想的接受

2.2.3 苏轼对佛学“空”范畴诗学地位的理论肯认

第三章 从创作论到鉴赏论:诗学“空”范畴的初期发展

第一节 空静之空:创作论“空”范畴

3.1.1 释“静”

3.1.2 释“空”

第二节 空悟之空:鉴赏论“空”范畴

3.2.1 可言传的文本与可意会的文本

3.2.2 妙悟说:鉴赏论“空”范畴在理论上的圆成及内涵

第四章 诗学“空”范畴在作品论中的深入

第一节 清空之空

4.1.1 张炎与《词源》

4.1.2 释“清”

4.1.3 释“空”

第二节 空圆之空

4.2.1 刘埙与《隐居通义》

4.2.2 释“圆”

4.2.3 释“空”

第三节 空灵之空

4.3.1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常州词派

4.3.2“文本灵气”与“空”

4.3.3“灵气往来”与“空”

第五章 中国诗学“空”范畴的内涵与思维模式

第一节 中国诗学“空”范畴的内涵

5.1.1“空”的主体依附性与多重主体指向

5.1.2 空策略与空结构

第二节 中国诗学“空”范畴的思维模式

5.2.1 佛学之空与否定

5.2.2 诗学“空”范畴的否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及论文成果

展开▼

摘要

论文以中国诗学“空”范畴为研究对象。在汉语文论语境中,“空白“概念有二:一是泊自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空白”,一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空白”。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空白”在批评原典中的概念表述形式是“空(kong)”。研究现状表明,中国诗学中的“空”在概念上尚晦昧不明。鉴于此,本文对其进行系统考察,以使之澄明。
   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从作为一般语词使用的“空”谈起,探讨中国文化中“空”这个语词的使用层次。在中国文化中,“空”的使用可分为两类:一是作为一般性语词使用,一是作为“概念范畴”使用。作为概念范畴,“空”跨哲学、美学、诗学几个领域。从语词发展的角度看,“空”作为一般性语词使用出现最早,也最为普遍。随着佛学东传,“空”成为佛学核心范畴sunya的稳定译词,具有了范畴意义上的使用。从一般性语词到佛学范畴,“空”表现出深厚的理论包蕴。本章通过词源学考证,揭示“空”作为一般性语词使用的诸种内涵。而探寻作为哲学范畴的空--中国佛学的空义,论文追本溯源,从印度佛学空思想论起。在思想传承上,中国佛学独传大乘。大乘佛学空思想的源头是原始佛学和部派佛学空思想。为清晰呈现思想发展的脉络,精确把握大乘佛学空思想的内涵,论文以原始佛学空思想的讨论为起点,分别论述了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大乘佛学的空思想。中国佛学空思想以天台、华严、禅宗空思想为代表。通过分述这三个宗派的空思想,中国佛学的空义被析取出来。
   第二章探讨从佛学空范畴到诗学空范畴的转换生成。苏轼在《送参寥师》中提出空静说,诗学空范畴由此诞生。回到空静的提出语境,对《送参寥师》进行文本细读,诗学空的佛学渊源被确认。从佛学之空到诗学之空,空范畴的领域转换,与北宋时期佛学空思想的发展状况、文人对佛学空思想的接受、以及苏轼基于诗禅两通对诗禅一致性理论的具体化密切相关。立足以上几个方面,论文探讨了诗学空范畴的生成原因。
   第三章、第四章勾勒诗学“空”范畴的发展轨迹。诗学空是由空静、空悟、清空、空圆、空灵等子范畴构成的范畴序列。这些子范畴表现为历时性的理论建构。在这个理论建构中,诗学空由最初的创作论位移至鉴赏论,又在作品论中取得了深入发展。诗学空的生成与发展以子范畴的产生为标志。空静、清空、空灵、空圆等子范畴的生成与诗学传承,使“空”范畴的内涵愈来愈丰富、愈来愈深刻。探析子范畴的生成,阐释子范畴的内涵,论文勾勒出诗学空范畴的发展轨迹。
   第五章在明确思想源出、生成发展轨迹、范畴序列构成,尤其是“空”范畴子范畴内涵的基础上,探讨诗学“空”的内涵与思维模式。诗学空不同于日常理解的表示虚无、空洞的“空”,也不是文学创作对空寂境界的描写、对隐逸出世主题的崇尚。它是一种策略,一种结构;它否定一切概念,拒绝任何判断,在思维模式上表现出对“否定”的持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