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电影家庭叙事中的女性形象
【6h】

论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电影家庭叙事中的女性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选题意义

一、电影文本

二、女性主义电影

三、家庭叙事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理论资源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基本思路

第一章 “并非良母”的母亲形象

第一节 “柔软的批判”:并非良母之母性拷问

一、被迫失去母性的母亲

二、迷失在金钱与男人之中的母亲

三、被政治权威与市民文化所禁锢的母亲

四、掩藏母性的母亲

第二节 女性现实主义影像的残忍代言

一、拒绝传奇——塑造社会边缘小人物

二、拒绝现代——营造边缘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拒绝美化——演员的素颜出镜与自然光运用

第二章 “温柔叛逆’’的女儿形象

第一节 “恋父”与“叛父”——精神维度上的纠结

一、温情的叛逆之女

二、英雄父亲神话的陨落

第二节 主观性叙事与女性视角的温情切入

第三章 “同性之爱”的妻子形象

第一节 “丈夫”角色的颠覆性塑造与符号化叙事

一、“表里不一的骗子”

二、“猥琐渺小的丑夫”

三、“人性沦丧的恶夫”

四、“彻底的符号化”

第二节 “同性相恋”的影像臆想

一、幽室臆想

二、双人入镜

三、平行蒙太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女性主义电影在新世纪的十年间,从电影创作的女性编导团队、电影的数量和品质以及电影所传达出的女性主义理念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家庭叙事的视角入手,把电影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影像文本”进行细读,并结合女性主义、社会伦理学及电影叙事学等批评方法对新世纪的女性主义电影作出深入阐释。全文以女性在家庭叙事中的三种主要身份角色:母亲、女儿和妻子及其不同的影像表现形态、影像美学内涵等为依据分为三章,分别论述三种女性角色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家庭叙事中得以萌生与发展的轨迹,以及她们把握自我命运的最终出路和选择,同时,结合比照的视野探究女性与男性编导在处理女性题材电影作品时所使用的不同影像表现手法和展现出的不一样的思想气质。
  绪论部分首先对电影文本、女性主义电影和家庭叙事等概念进行界定,继而分析当前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重点难点,并确定所研究对象即电影剧目的范围。
  第一章主要分析女性电影对母亲形象的“柔软批判”,解读女性主义电影中四种“并非良母”形象的复杂成因,揭示这种母性拷问的影像叙事背后所可能蕴含的社会道德话语与现实指向;同时指出女性编导往往通过对边缘化的小人物塑造、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营造,以及演员素颜出镜与自然光的影像技巧,实际上暗含了一种拒绝传奇、拒绝现代、拒绝美化等女性现实主义的电影叙事技巧,从而使女性主义电影成为女性命运的残忍“代言人”。
  第二章主要分析女性编导在父女关系叙述中以“温情的叛逆”塑造女儿形象,并以主观化的女性视角和第一人称回忆式的叙事方式对女儿和父亲的群像进行了新的解构与书写,揭示女性主义电影家庭叙事中女儿形象的日趋成熟和英雄父亲神话的陨落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从“恋父”与“叛父”的两个精神维度层面阐明女儿在天然的、未被“定义”的父女亲情中如何成全父女之间全新的温暖叙事方式。
  第三章着重分析女性电影在性别解放的理念下对“妻子”身份所进行的颠覆性家庭革命,剖析女性编导将丈夫形象丑化、符号化乃至边缘化的电影叙事方式,以及用女同性恋的电影实践表现、反映“反家庭化”的思想;同时,通过幽室臆想、双人入镜和平行蒙太奇的镜头语言,分析女同性恋电影对于传统意义上家庭关系和夫妻伦理关系的打破和在“同性之恋、无性之爱”的禁忌情爱关系中对妻子形象的重构与解构。
  结语部分总结中国女性主义电影在新世纪十年对于家庭叙事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指出女性主义电影复调式的叙事视角,以及超越两性性别的“人”的视角侧重,使其对当下社会中诸如打工者、老年人、同性恋者等边缘化人物给予更多情感关注,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女性主义电影丰富的现实关怀和人文气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