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质文化中第二代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确认——以谭恩美《喜福会》为例
【6h】

异质文化中第二代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确认——以谭恩美《喜福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谭恩美与《喜福会》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华裔女儿边缘化的身份困境

第一节 多重镣铐下的囚徒

2.1.1 主流文化的拒斥

2.1.2 性别的歧视

第二节 母女世界的对抗与疏离

2.2.1 期望与对抗

2.2.2 疏离的根源

第三节 两性世界的自我迷失

2.3.1 无我婚姻的困局

2.3.2 导致自我迷失的缘由

第三章 回归与自我身份确认

第一节 重拾记忆------母亲的自我重塑

3.1.1 不堪回首的往事

3.1.2 艰辛的美国生活

3.1.3 母亲身份得以确认

第二节 血脉相承------女儿的身份确认

3.2.1 血液里的中国情缘

3.2.2 女儿们的自我成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喜福会》中,谭恩美从特定的角度将个人的经历和体验进行放大并将其放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将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冲撞,并通过女性作家细腻的描摹和深刻的感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异质文化环境中错综复杂的亲情关系和情感冲突的画卷,作者将自己对生命的关注集中在华裔女儿们在文化的夹缝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探求与建构这一主题。
  本文着眼于“文化身份”这一主题,引入建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在内的多种理论,深入分析《喜福会》中第二代华裔女性探索重新建构自我身份的方式,以期通过这一视角对谭恩美的《喜福会》进行全面、理性的审视。本论文除前言和结论部分之外,共分为三章。
  前言部分主要引出对《喜福会》“身份”问题研究的话题;第一章研究综述,主要是梳理谭恩美和《喜福会》的背景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二章华裔女儿双重边缘化的身份困境,主要从西方主流文化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与排斥的角度分析母亲和女儿面临的身份困境,其中重点分析女儿们面临的复杂的境遇;第三章回归与自我身份的确认,重点探究母亲和女儿重塑自我身份的途径和方法。结论:引入后殖民主义和赛义德(Said)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异质文化中身份的建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指出对两种异质文化采取的态度应该是根植于母体文化,对不同文化进行吸收、借鉴。历经两代人的共同努力,第二代华裔女性最终通过“讲故事”的交流方式实现了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
  本论文在当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主张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华裔在异质文化之间应该努力吸收母体文化中的精华,努力发扬本民族文化,并努力寻求与不同文化的契合点,以凸显华裔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这样会更加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