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生态文明思想流派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6h】

国际生态文明思想流派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代理获取

摘要

几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党和政府的号召走向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我国资源环境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并非短时间中陡然产生的,而是在漫长时期“积渐所至”。具有可以追寻的发展变迁规律和社会文化根源,只有从历史长河中进行系统观察,才能正确把握文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的规律和逻辑。只有广泛汲取国际上出现过的优秀生态文明思想和成功经验,才能真正地放开视野,从众多可能性中做出最符合中国文明传统和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否则,生态文明的规划和建设将难免“片面”和“短视”,陷入“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困境。
   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本文将关于探索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和思想统称为生态文明思想。
   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分类,归纳为三个主要流派:一是基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互动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以肯尼斯·博尔丁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思想、赫尔曼·戴利的“稳态经济”理论,以及戴维·W·皮尔斯和R·凯利·特纳等人的“循环经济”理论模型为代表;二是从哲学思维(意识形态)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为代表;三是从国家战略实施的角度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思想。通过解读国际生态文明流派的主要观点、贡献及局限性,提出国际生态文明流派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基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互动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关注人类未来发展前景和解决途径,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是:在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小于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率;二是排入环境的废物要小于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条件下,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为宗旨的循环经济,实现经济规模在考虑生态承载力条件下适度发展;从哲学思维(意识形态)角度和国家战略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关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又要克服消费主义,加强预防生态殖民主义入侵的监管措施,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此外,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脱离全球化时代的大环境,既要借鉴发达国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功经验,也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通过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社会广泛民主地参与到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中去,使人们建立可持续的消费观、科学的自然观、社会观、价值观和发展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行思考,提出:第一,通过经济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第二,通过市场反映生态真理,实现我国经济规模适度发展。第三,以减物化为原则,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第四,通过建立减物化的生态文明测度标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第五,建立良好的生态整治体系,普及生态知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