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公共空间复合性的现代启示
【6h】

传统公共空间复合性的现代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复合性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构建集约型城镇

1.2.2 提高人们社会生活水平

1.2.3 城镇形象和特色的塑造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国外理论

1.3.2国内理论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框架

1.4.2研究方法

2 我国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

2.1 传统公共空间

2.1.1 历代发展概况

2.1.2文化基础

2.1.3 生活基础

2.2 当代的公共空间

2.3 未来的发展趋势

3 传统公共空间的复合性

3.1线形空间

3.1.1平面形态

3.1.2 丰富的节点空间

3.1.3檐廊

3.1.4 传统街巷空间的特点

3.2点状空间

3.2.1庙前广场

3.2.2街道节点

3.2.3公井空间

3.2.4桥空间

3.2.5院落空间

3.2.6 传统点状公共空间的特点

3.3 传统公共空间的重要特征——复合性

3.3.1层次丰富

3.3.2功能多样

3.3.3空间多义

3.4 复合性的现代内涵

3.4.1 复合性的概念

3.4.2 复合的层次

3.4.3 各层次间的关系

3.5 复合性的公共空间特质

3.5.1集约化

3.5.2多样化

3.5.3空间组织的特性

4 影响公共空间“复合性”的因素

4.1社会因素

4.1.1 社会生活对公共空间的要求

4.1.2 公共空间对社会生活的支持

4.2人的因素

4.2.1 使用群体的扩大

4.2.2 行为活动形式

4.2.3 人对空间的认知

5 复合性公共空间设计策略思考及实例分析

5.1设计原则

5.1.1 整体性原则

5.1.2 开放性原则

5.1.3 人性化原则

5.1.4 不定性原则

5.1.5 多样性原则

5.1.6连续性原则

5.1.7 全时性原则

5.2设计策略探讨

5.2.1 空间层次的复合

5.2.2 功能层次的复合

5.2.3 意义层次的复合

5.3 实例分析与思考——复合性的广场空间

5.3.1广场简介

5.3.2空间布局

5.3.3使用状况

5.3.4意义感知

5.3.5 现实的问题及思考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1世纪是多元、复合的世纪,人们社会生活的形式与内容日益丰富,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日趋复杂,然而一些公共空间却漠视了人及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存在着形式单调、功能单一、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社会生活需求,与之相比传统公共空间更具有生命力和延续性,是更富于人情味的、适应公共活动的背景和公众多方面需求的场所,蕴含社会生活的各种意义,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理想之地。
   本文首先对传统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文化、生活基础做出分析,将其与现代公共空间做对比,指出现代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然后以传统的街道、院落、公井等公共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得到启示,提出了复合性的概念,阐明了它的内涵和特质,提出功能、空间、意义三个层次的复合。再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需要将有限的空间向复合的方向发展。最后从功能层次、空间层次和意义层次对复合性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提供多种功能的混合与有序组织,并展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并结合实例,对复合性的公共空间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遇到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思考。这对构建集约型城镇,提高人们社会生活水平,增强公共空间吸引力与凝聚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邓杨;

  •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袁犁;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空间; 空间复合性; 多层次空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