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6h】

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思路

2 研究区环境背景

2.1 地形地貌

2.2 地质环境

2.3 气象水文

2.4 土壤与植被

2.5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3 泥石流类型及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3.1 泥石流类型

3.2 泥石流分布规律

3.3 泥石流发育特征

4 泥石流成因分析

4.1 地形条件

4.2 物源条件

4.3 水源条件

5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5.2 评价因子分析

5.3 评价单元划分

5.4 评价因子相关性分析

5.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6.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6.2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6.3 评价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西藏境内川藏公路然乌—波密路段所在区域冰川、冰湖发育,该区泥石流成因与常见的暴雨型泥石流有显著差别,通过对该区域泥石流危险性的研究,旨在为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建立起适用于高原冰川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丰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理论。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发现该区泥石流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从地形、物源、水源条件三个方面分析泥石流成因,发现地形、物源、水源条件十分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造就了研究区泥石流广泛分布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初步选取坡度、高程、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冰川分布密度、冰湖分布密度评价因子。对各评价因子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均气温与高程、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都存在较强联系,为减少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贡献的重复,剔除年均气温因子,保留其他8个评价因子。对各指标因子与泥石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年降水量、冰川分布密度、冰湖分布密度为正向指标,高程、距断层距离为逆向指标,坡度为区间指标。以所选因子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和GIS技术对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进行区划评价,将该区域划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等级的危险区,结果表明:低、中、高、极高危险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30%、26.37%、39.30%、16.0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