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伦斯与张贤亮小说“创伤—拯救”叙事结构分析
【6h】

劳伦斯与张贤亮小说“创伤—拯救”叙事结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2章 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

2.1行动位模型和叙事程序

2.2语义方阵及叙事意义的推演

第3章 《查》与《男》“创伤-拯救”叙事结构构建

3.1叙事行动位

3.2叙事程序

3.2.1《查》的叙事程序

3.2.2《男》的叙事程序

3.3《查》和《男》的语义方阵

3.4《查》和《男》的叙事结构及其特点

第4章“创伤-拯救”叙事结构的比较

4.1创伤凸现异化文明对个体生命力的压制

4.1.1不同叙事语境下的性创伤和生命创伤

4.1.2文明对个体的压制

4.2诗意化的性拯救策略

4.2.1性拯救

4.2.2性拯救的诗意化

4.3性爱策略推动被拯救的个体反抗异化文明

4.3.1性爱对个体的拯救意义

4.3.2性爱激起个体与异化文明间新的对峙

第5章“创伤-拯救”叙事结构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

5.1相似的社会生存困境——文明悖谬与人类本能

5.1.1文明的悖谬造成生命创伤

5.1.2人类的反抗本能

5.2相似人生历程的个体表达

5.2.1两位作家相似的社会经历

5.2.2相似的社会文化批判

5.3相似的叙事传统提供叙事资源

5.3.1相似的文学创作心理

5.3.2相似的文学创作类型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通过对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位有较大影响作家的作品进行叙事结构的分析,发现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劳伦斯和张贤亮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运用了“创伤-拯救”的叙事结构,且他们的拯救策略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性爱方式。按照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提出的“结构既内在地统摄着叙事程序,而且外在地指向作者体验到的人间经验和哲学”论述,本文分析了他们处于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共同体验和精神诉求。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两位作家作品中的主体面对外在文明环境压抑人性生命活力而无法构建完整主体的生存危机,都选择以诗意化的性策略重塑健全主体从而走出困境。本文还按照韦勒克“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是统一的”和乐黛云先生“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之所以是统一的,首先是因为人类遭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常常是统一的”的观点,分析了两位作家的创作叙事结构和面对问题采取的应对途径存在共通性的原因,从而遵循比较文学存异求同的宗旨,通过透视两部作品的现象差异,发现其本质类同之处,寻求中西文化的一些共同语言、共同心理和共同的情感体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