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栏式苗族民居的研究及其现代启示
【6h】

干栏式苗族民居的研究及其现代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缘起

1.2研究意义与国内现状分析

1.2.1研究意义

1.2.2国内现状分析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框架

第2章苗族传统民居文化

2.1苗族民居的起源与发展

2.2苗族民居与自然环境

2.2.1地形地貌环境对苗族民居形制的塑造

2.2.2地域气候对苗族民居构造的影响

2.3苗族民居与苗族社会

2.3.1苗族社会经济发展与民居

2.3.2苗族民风民俗与民居

2.4苗族民居与民族审美心理

2.4.1苗族的基本性格特征

2.4.2崇尚自然美

2.4.3追求淳朴美

2.5苗族民居与民族文化交流

2.5.1苗族民居与汉式建筑

2.5.2苗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干栏民居

2.6小结民居与文化的关系

第3章苗族民居聚落

3.1苗族民居聚落形态

3.1.1宗族聚落

3.1.2苗族民居聚落的选址

3.2苗族民居聚落的构成层次

3.2.1精神层次——整体思维方式

3.2.2结构层次——生态观 形式观 情态观

3.2.3表象层次——寨门 道路 绿化 水体

3.3苗族民居聚落的地域特色

3.3.1契合地形,因地制宜

3.3.2和谐统一,相映成趣

3.3.3建筑封闭,吊脚为主

3.4小结:苗族民居聚落的现代启示

3.4.1注重外部空间环境的整体和谐性

3.4.2崇尚外部空间环境的自然生态性

3.4.3空间环境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3.4.4景观要素配置的合理性

第4章苗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

4.1苗族民居的建筑形式

4.1.1建筑材料

4.1.2丰富多彩的建筑形象

4.1.3简单灵活的建筑构架

4.2苗族民居的空间组织艺术

4.2.1功能明确的空间划分

4.2.2建筑空间的特征

4.2.3室内空间的利用

4.3苗族民居的装饰特点

4.3.1苗族民居装饰特色

4.3.2装饰特色与民族文化性格的关系

4.4小结:干栏式苗族民居建筑艺术的现代启示

4.4.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建筑环境设计

4.4.2物尽其用,巧与因借的住宅空间设计

4.4.3“灰空间”的应用

4.4.4建筑的表情

第5章干栏式苗族传统民居与现代地域建筑

5.1现在地域建筑设计理论及实例分析

5.1.1地域建筑的涵义及特征

5.1.2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方向与实例分析

5.2干栏式苗族民居赋予现代地域建筑的启示

5.2.1运用地方材料

5.2.2适应气候的构造技术

5.2.3对山地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形式

5.2.4空间组织艺术

5.2.5反映地域精神

5.3干栏式苗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

5.3.1传承——保护与改造

5.3.2发展——新型地域建筑的探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曾经席卷世界的现代建筑,由于它的审美取向并没有根植到地方和民族文化环境中,一旦泛滥出现以后,就会导致建筑形象的千篇一律,使城市丧失本土特色和个性。建筑师们已经看到了这点,于是希望从传统建筑中汲取新的养分,为城市焕发新的生命力。 干栏式建筑的一种--苗族半边楼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至今仍然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南山区,其中以黔东南最具特色。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象,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虽历经发展与演变,却不曾消失,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建筑形制,其结合地形、节约用地、适应气候条件、节约能源、运用地方材料以及注重环境生态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以干栏式苗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苗族民居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首先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分析干栏式建筑的起源与演变,进而从苗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重点归纳出苗族的民族性格及其审美心理;接着对苗族的居住文化,包括民居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审美心理、文化交流等诸多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分析了苗族民居聚落和建筑艺术,并在其基础上总结出对现代的启示;最后,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在展望干栏式苗族传统民居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的保护,也只有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借鉴和发展,并通过对苗族传统民居这种传统的地域建筑的研究,总结出对现代新型地域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